当前位置: 主页 > 校园文学 >

继至诚之道,修德性自觉

来源: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作者:李莹

《中庸》系统地提出了教学的过程和步骤, 最鲜明的体现在“博学之, 审问之, 慎思之, 明辨之, 笃行之”。在教学中要广泛地学习各种知识, 然后发现其中的问题, 经过缜密思考, 辨明其中的真伪是非, 最后按其身体力行地实行。这种观点是中国古代“知行合一”教育思想的基础, 也曾被朱熹称之为“为学之序”并列为《白鹿洞书院揭示》的重要规定。孙中山先生曾于1924年亲笔题写“博学、审问、审思、明辨、笃行”作为广东大学的校训 (现为中山大学) , 同时这五字箴言与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的“感知、理解、巩固、运用”很相似, “学”就是对知识的感知过程, “问、思、辨”则是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的过程, “行”是对知识的运用, 被现代的教育界所认同;

《中庸》作为道德修养实践的思孟派经典,主张“尊德性”而“道问学”,把“天道”与“人道”合为一体,使德性生命的修养根植于现实之上。道德不能够独立存在而要依附于社会生活,只有在体验和感知生活的基础上才能真正地获得道德,并且道德会反哺人们的生活,让人们的生活更加美满。”也就是说,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人的道德自觉和自我教育的能力。对于关于提升自我的道德修养和自我成长方面,儒家提出“中庸”和“自省”以及慎独工夫,《中庸》也提到“自诚明”和“自明诚”的方法论以达到天人合一。而中庸之道应该成为学生的一种学习生活方式,就像《中庸》说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反)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中庸”并不是简单地“执两用中”,而是遵循不偏不倚的中和之道,“时中”强调的是对原则的坚守,要自觉修养“中庸”的品性。孔子曾说:“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孔子说的“中行”其实即行为合乎中庸,也就是行为都要适度。张岱年先生认为,“中”是指“适中”,一种足够而不过分的状态,“‘中庸’即用‘中’,即善于运用‘中’的标准,随时做到适中就是要能够做到“允执其中”。

《中庸》有“尊德性”才能“道问学”的观点,“德性”更多是指人们的内在善性、道德感。人的身体是自身存在的最基础条件,没有“体”也就意味着失去自身存在的物质基础。而人们身体的差异性,构成了每个生命体的差异性。身体的存在是德性的物质依附体,有了生理的身体,那么就可以通过德性的修养达到至诚的境界。在人的社会实践和道德修行中培养人的“仁心善德”,成为拥有“圣人君子”品格和理想道德境界的都是德性的本质

对教师而言,首先必须是一个“真正的人”,一个在日常教学生活中具有普通人的喜怒哀乐但同时具有高尚情操的人,教师也是一名普通人,而普通人所具有一个特质就是易接近,这样可以让教师更贴近学生,但由于教师本身的独特性,教师还必须是一位拥有高尚情操的普通人,这样才为学生树立榜样。梁漱溟先生主张孔子自身性情与施教的过程都有平实的一面,但是孔子的平实人格与他的仁德并不冲突,他说:“孔子教人总是从孝悌忠信入手,既不说向高玄神妙处,而孔子本人亦绝无超妙神奇的行迹可见。其外面可见的,是谦谨和勤劳;只在必要时偶尔吐露十分自信的话和其生活上的通畅。”孔子看来做一个圣人极难的,“圣人”是一种境界,普通人是很难实现的,他从来不认为自己已经达到了胜任的孔子具有谦虚的特质,他从来都不认为他已经达到了圣人的境界,恰恰相反,他还在为之努力学习而奋斗。因此教师的人格魅力养成首先要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职业能力,要做到“术业有专攻”;第二要在日用常行中严格要求自己,向着“君子”的境界努力;最后要具备或养成优秀的品德,于平凡中显露伟大。

《中庸》中不可忽视的是“天性”的命题,人性由“天”赋予而成。“天”是人性的本体源头,“人性”与“天性”处于同一个系统中。人性既然由天性而得,教育就应顺应天性,激发学生的独特性和个性,因材施教,深耕细作,发掘学生成长的潜能。学生成长的“天性”固然与先天因素有关,即俗话说的“龙生龙凤生凤”;但也需要后天的教化和环境的作用,即“蓬生麻中,不扶自直”。我国古代提出“道法自然”的修行观,也说出了教化要遵循自然规律,这里的“自然”不仅仅是天地之物的自然世界,更是指教化要遵循儿童发展的天性,即自然规律。亚里士多德提出“效法自然”的教育原理,即是认为万事万物的发展和运动皆来自事物的本性,人的变化也是基于其本性,所以“教育”是“一个内在发展的过程、是自我展开和自我实现的过程”。学生发展和成长的规律也与自然天性一样,教育要遵循学生发展的自然进程,顺应学生身心发展的内在规律。因为天性是学生的固有属性,即在人类自然遗传中获得的生物本性,通过教育就可以把学生内心深处的“天性”唤醒,变成发展的物质基础。这样教育才能激发学生成长的天性。激发学生成长的天性,天性是自然赋予学生发展的规定性和制约性,也是学生灵魂深处的自然属性,它的发展遵循着人类生物性自然特性和伦理性特性,教育要能做的就是“不陵节而施”,不揠苗助长。卢梭提出的“自然教育”与教育要激发儿童的成长天性有诸多相同之处。他看来儿童是自然、事物、人为的教育培养而成,只有三种教育融合才能实现教育的预期目的,而自然的教育是人力所不能及的,后二者必须向自然教育回归,也就是教育“回归自然”。

孔子曰:“三人行, 必有我师焉。”随着终身教育的浪潮, 一个人在某些方面是教育者, 在另外一些方面是受教育者。《中庸》提供了“慎独”这样一种加强自我道德修养的方法。《中庸》曰:“莫见乎隐, 莫显乎微;故君子能慎其独也。”意思是隐藏的会没有见到, 细微的会没有察觉, 所以君子在独处的时候会谨慎行事。在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都要学会自省, 这样才更利于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 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和感情。儒家认为, 中庸之道是一种方法论, 更是一种道德的修养行为。“庸也者, 用也;用也者, 通也;通也者, 得也, 适得而几矣。”所以, 我认为, “中庸”二字的涵义应该是“用中”或“中的应用”。因此,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该注重个人和社会、理性与功利、经验和权威的平衡。从而使我们的教育真正的培养人, 使教育主体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人们把能否“适应社会”作为评价学校教育学生是否成功的关键因素。在教育过程中不断的要求学生如何适应社会, 甚至用“物竞天择, 适者生存, 不适者淘汰”使教育目的过多偏向了社会一方, 以至于变成了以社会目标为主导。而具有独立个性的学生和发展学生个性的良心大学却唯适应社会马首是瞻。例如, 在高考填报志愿时过分看重某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 只关注所谓的热门专业, 而忽视自身的兴趣爱好, 让教育沦为就业的奴隶, 放弃了自己的理想和应有的对人生意义的思考。教育的终极价值应当在发展中找到个人本位和社会本位的平衡基点, 并保持两者动态的平衡关系, 以此更好地发挥出当今教育目的的功能和价值。中庸就为解决不良现状提供方案,诚者, 天之道也;诚之者, 人之道也。”很多教育名著都会提到康德的名言:“教育的目的是使人成为人, 即使生物的人成为社会的人。”我认为, 这仅仅是教育目的的第一阶段。第二个阶段就是成为他自己。在现实社会中, 很多人只达到了第一阶段, 达到第二阶段的屈指可数。但我相信,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终身化, 个人会做出个人和社会双赢的选择, 那就是用自己的兴趣和特长服务社会, 为国家做出最大的贡献。

http://www.dxsbao.com/art/62780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解决贫困问题,分析农村精神贫困状况

贫困问题是长久以来影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关注的焦点多在物质扶贫方面,但事实上,物质扶贫只是扶贫工作的一个方面,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并不意味着贫困问题得到了根治。…… cheese Xuebao 查看全文 >>

精准实施脱贫策略,助力乡村振兴!

习近平总书记历来重视精神扶贫在农村精准扶贫工作当中重要作用的发挥,多次强调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的重要发展理念。从某种程度来说,农民文化素质、技术能力、思想水平,决定新农村…… cheese Xuebao 查看全文 >>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强贫困治理

2021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开局之年,习总书记所强调的“扶贫要扶志”、“扶贫必扶智”,充分说明了精神扶贫工作的重要性。只有将“输血式”扶贫与“造血式”扶贫相结合,才能实现农村经…… cheese Xuebao 查看全文 >>

聚焦精神贫困,解决实际问题

乡村振兴是当今社会需要解决的迫切问题,而助力乡村振兴,聚焦“精神贫困”问题的解决则是重中之重。探讨农民精神贫困问题和化解路径,对于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促进农民进步、推动乡村振…… cheese Xuebao 查看全文 >>

了解农村脱贫状况,加大贫困治理!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向来是国家工作的重中之重,经过8年的连续奋斗攻坚,我国已如期完成脱贫攻坚战,实现了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的伟大成就,但对农民思想建设状况的现实困境…… cheese Xuebao 曲阜师范大学查看全文 >>

实地调研精神贫困状况,提升农民精气神

农民贫困问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短板,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阻碍。长期以来,人们过分强调物质扶贫的重要性,却忽视了精神扶贫的作用,对贫困的认识有失偏颇。对农民进行…… cheese Xuebao 曲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查看全文 >>

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我们在路上

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在扶贫措施的落实过程中,部分农村出现了部分群众“扶不起”,“不愿脱贫”等问题。有的…… cheese Xuebao 查看全文 >>

助力解决乡村振兴,探究振兴战略

务农重本,国之大纲。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向来是国家工作的重中之重,经过8年的连续奋斗攻坚,我国已如期完成脱贫攻坚战,实现了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的伟大成就,但对农民思…… cheese Xuebao 曲阜师范大学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山东大学学生唐仲英爱心社仲英学者助益计划举办原子核物理讲座

山东大学学生唐仲英爱心社仲英学者助益计划举办原子核物理讲座2024年11月20日晚,为普及原子核物理知识,激发学生对科学研究的…

心语汇梦——特殊儿童的未来之光

心语汇梦——特殊儿童的未来之光在这个世界上,有一群特殊的孩子,他们的世界或许与我们有所不同,但他们同样拥有梦想和希望…

心语汇梦:用爱绘就特殊儿童的梦想画卷

心语汇梦:用爱绘就特殊儿童的梦想画卷在这个五彩斑斓的世界里,有一群孩子,他们或许无法像常人一样自由奔跑、畅快表达,但…

心语汇梦——点亮特殊儿童的心灵之光

在这个世界上,有一群特殊的孩子,他们如同夜空中独特的星星,闪烁着属于自己的光芒。心语汇梦活动,就是为了这些特殊的孩子…

心语汇梦——特殊儿童的希望之光

在这个世界上,有一群特殊的孩子,他们的世界或许与我们有所不同,但他们同样拥有梦想和希望。心语汇梦活动正是为了帮助这些…

最新发布

回流一“夏”调研组实地调研云南省高科技企业
盛夏时节,回流一“夏”调研团的脚步更进一步,8月13日至8月14日,调研组成员李蕴琦来到云南省新兴安防有限服务公司和云南省鼎助劳务有限公司开展实地调研。本次调研聚焦于海外人才回流的困境与发展前景,围绕…
安徽学子三下乡:行动你我做起,助力健康中国
中国青年网马鞍山8月15日电(通讯员武轩石)为增强马鞍山市市民体质健康意识,推广体质监测活动,深入贯彻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积极倡导科学健身,不断提高全民健康意识和体质水平,2022年6月21日-23日,安徽…
回流一“夏”调研团于宣威市青年创业中心开展实地调研
酷暑未减,山东大学(威海)回流一“夏”调研团继续踏上了实地考察的征程。8月15日,调研组成员李蕴琦一行来到宣威市青年创业服务中心开展实地调研。本次调研着眼于海外人才回流的挑战与前景,重点关注海外人…
初心使命,奋斗前行:刘一开谈党员责任与青年担当
重温红色记忆,在倾听中点亮青年责任之路。2023年8月11日,我们采访了党员刘一开先生。作为当代大学生,为了进一步了解、感受、传承红色精神,在暑假中,我们“红旗飘扬”小组成员开展了党代表寻访的社会实践…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科学院赴八路军西安办事处追寻红色记忆
2023年七月,我们在队长唐丽娜的带领下前往了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进行学习调研,作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科学院赴陕西省西安市追寻红色记忆党史暑期社会实践团,我们在活动准备前期,由队长带领队员们通过…
实践获真知
初次踏入署假的社会实践,我怀着憧憬和好奇心来到这个陌生的世界。在这段特殊的旅程中,我体验到了生活的多姿多彩,收获了宝贵的经验和感悟。社会实践让我逐渐明白了努力和勤奋的重要性。在实践中,我亲身感…
安徽学子三下乡在实践中收获知识、增长才干、实现价值
中国青年网铜陵7月14日电(通讯员刘名威)为宣扬社会主义正能量,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与爱心。2023年7月11日安徽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三下乡实践队部分队员在铜陵市天井湖公园展开公益活动,包括清理垃圾、参…
“助峨眉扶贫路,护小小青苗儿”,江科大学子在行动
峨眉山市8月12日电(通讯员董会张林)根据峨眉山市农村留守儿童与困境儿童的实际情况,为了改善农村留守困境儿童的生活学习环境,帮助留守困境儿童在生理、心理与学习上更好地成长。江苏科技大学海洋学院“扶…
暑期“三下乡” | 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第十二期星火支教团”校园防震演练纪实
为增强学生们安全意识,强化师生防震意识,提高学生自救能力,8月6日,第十二期星火支教团于斜路坡小学组织防震演练。实践团成员组织有序,学生积极配合。实践团成员利用一天的时间,分别对六个年级进行了防…
安徽学子三下乡:跟随伟人足迹,继承中山精神
中国青年网宿州7月15日电(通讯员邵毛朵)为进一步弘扬孙中山先生的革命精神和崇高品德,传承先进文化,7月13日,安徽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经典人物进校园,宣讲国家经典人物”实践队走进砀山中学校园,为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