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访万寿宫
骤雨初歇,我放下伞,漫步于人群中,走近万寿宫。
傍晚,天渐渐沉了下来。我找了正门处长亭的石阶坐下,正对着许逊天师,背靠着热闹的珠宝街,看着形色匆匆的过客,不紧不慢地嚼着一碗臭豆腐。面前是一方鱼池,彩色的鱼灯最先亮起,邻近的孩童欣喜地尖叫,引得更多游客靠近。随着人声越发嘈杂,天空的夜色逐渐加深,恰似泼墨于宣纸之上,云聚了又散。这一切都昭示着,万寿宫的夜晚即将来临。
饱餐一顿,我起身,整理座位上的快餐盒,越过三五人,走向垃圾箱,拍拍手,抬头望望,一眨眼,倏地一下,长亭里的灯全亮了。我很难形容那是一种怎样的感觉,也许是眼前一亮,也许是“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白日里偶然望见的,那细长亭子里的灯,在夜色的衬托下竟如此绚丽夺目。有金鱼式样的,通体闪着金光,若漂浮的红霞;有泡泡形状的,中间镂空,像透明的水晶。悬挂于两边的,是大红色的灯笼,整齐排列着,一眼竟望不到边。长亭沐浴在金辉里,点点亮光构成璀璨的河汉。
我流连在这祥和又美好的景象中,视线久久不肯挪开,不想人潮越发拥挤,慕名而来的游客争相涌入宫殿,挡住了我的去路。我不得不另辟蹊径,绕开人群。耳旁的声音冗而杂,喧闹远胜于白日,以至于一阵婉转的乐音传来,我像是抓住了稻草。我溯着这绵长的声响,一步步迈进一条小巷。狭长的古道里飘进几缕茶香,沁人心脾。漫步至深,一座小小阁楼映入我的眼帘。阁楼顶层的窗边,站着一位姑娘,着青衣白裳,戴着纯白面纱,怀抱一把琵琶,弹着婉转的曲调。她在夜色里朦胧,看不出情绪的波动,像是画中人,与古色古香的阁楼融为一体。纤细的胳膊抖动着,琵琶的曲调渐渐变得缠绵悱恻,不禁让人想起那浔阳江头的琵琶女,“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流传千古的悲音流入进鼎沸的人群,一时间,周围竟悄然无声,众人眼波流转,全被那姑娘所吸引。
我踏着乐音朝另一条小道走去,空气中弥漫着茶香,夹杂着令人垂涎的菜香,无不刺激着我的神经。我只随心所欲地走着,一路看着、闻着,不知新走进了哪一条小巷。两边是仿古的江右民居,头顶上几根粗绳,排列着华美的彩灯,每排五个,有油纸伞式样的,也有灯笼状的,每盏灯旁都悬挂着一条更小的灯,灯光微微弱,像儿时夜空中的星星。涉足的游客不多,也许是巷子偏僻的缘故,但一站在这灯光下,就能感到浓浓的烟火气,一种莫名的暖意在我心里升起。
走出这条小巷,脚下的道路宽阔了起来,游人依旧如织。“妈妈你看,那是南昌话。”循着童声,我看见了一扇动感的大门,跟路口的石碑坊一个样式,缠绕在周围的灯光却是冷色调,强调着它的现代化。门里边是数不清的LED显示屏,每个显示屏上都亮着一句南昌方言,“嫩恰噶”、“咋戏”、“福气坨坨”,现代化元素与古代建筑融为一体,充满新意。
乘着微风,我在夜色中越走越远,月亮并未探出过头,清辉也不再遍撒古道,可是夜晚依旧迢迢,古道依然明亮,就若今天我置身的人间,不仅有琼楼玉宇、古色古香,也有流光溢彩、攘来熙往。
说来惭愧,我漫无目的地行于夜色之中,叫不出万寿宫任何一条小巷的名字,只觉得灯火可亲,人间热闹。但想想这又有何妨,夜访结束后很久,这份烟火气依然盈满我心,使我记忆犹新。
http://www.dxsbao.com/art/55460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