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巴黎圣母院》有感
19世纪的法国政权更迭频繁,党派之争不断,而维克多·雨果恰恰就成长于这动荡的年代,看尽世间百态,历经社会苦难。也许正是因为这样的人生经历,雨果写出了惊艳了一个又一个世纪的浪漫主义文学著作《巴黎圣母院》。
2019年4月15日,法国巴黎的一场火牵动着世界人民的心,巴黎圣母院一座哥特式风格的教堂,它是法国天主教大教堂,是古老巴黎的象征,是人类瑰宝,享誉世界。然而在维克多·雨果的笔下15世纪在圣母院发生的事情似乎没有那么美好。
15世纪的法国,封建官吏贪赃枉法,教会与官府相互勾结,教会作为王权支柱,以愚昧迷信控制人民。
古话说“面由心生”,但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书中,菲比斯拥有英俊的外表,但他风流成性,在与爱丝梅拉达幽会被刺伤后便不管爱丝梅拉达的死活,甚至带弓箭手镇压前来解救爱丝梅拉达的乞丐大军。
与菲比斯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丑人之王卡西莫多,卡西莫多为副主教掳走爱丝梅拉达的指使付出了代价,接受众人的唾骂与鞭刑,唾骂声与鞭刑对于耳聋的加西莫多而言尚可以忍受,真正将卡西莫多击垮的是,他的养父克洛德,这件事的指使者认出是他在接受刑罚的时候,匆匆离去,他心痛欲裂,毕竟他的世界里只有克洛德啊。终于他打破沉默,大喊出,“要喝水”。这不幸的呼喊声远远没有打动人们的恻隐心,在路易十一统治的封建王朝下,观察耻辱柱成为一种消遣方式,也侧面反映出了封建王朝的没落,也为下文卡西莫多因爱丝梅拉达的水流下眼泪埋下了伏笔。爱丝梅拉达的水也打动了卡西莫多的心,是的他对爱丝梅拉达的爱超过一切。
《巴黎圣母院》的中心人物,爱丝梅拉达的爱却又是肤浅的,她被菲比斯的英俊外表所迷惑,菲比斯一往情深。面对克洛德病态的爱,即得不到就要毁灭,爱丝梅拉达又是不屈不挠的,宁死不屈的。
“丑怪就存在于美的旁边,畸形靠近优美,滑稽怪诞藏在崇高的背面,恶与善并存,黑暗与光面相伴。”这条对照原则贯穿于雨果的创作中。雨果在本书中运用了鲜明的对比,美与丑,善与恶,黑暗与光明。不可否认的是《巴黎圣母院》是一本悲剧,它以爱丝梅拉达的经历与悲剧为主线,具有悲剧性结尾,揭露了没落的封建王朝下,社会黑暗的本质。
小说的最后一章名为“卡西莫多的结婚”,当然这里的结婚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结婚,指的是卡西莫多与爱丝梅拉达永远地在一起了,一起化作尘埃随风而去。在那样一个腐朽而落败的封建王朝的背景下,这样的结局对于拉西莫多而言或许是最好的,他与他爱的人永远地在一起了。
http://www.dxsbao.com/art/52755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