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肖申克的救赎》这一部影片,早有耳闻,但直到近日才认真看了一遍。在这里记录一下自己的浅薄见解。
不论内容,但就影片质量来说,该片诞生于1994年,而其镜头的质感、清晰度、色彩等直到今天仍不觉过时,这一点与其技术水平高与拍摄机器品质好是分不开的,我们应积极借鉴,努力学习,制造出更好的拍摄机器,
走进影片,一开场的法庭宣判便带给我不一样的感觉,与我印象中的不同,一位看似律师定位的人,从一开始便咄咄逼人,认定是安迪做的,我们并不能说他做的不对,他所言有理有据,提到的每一样东西上都有安迪的指纹,那把丢在河里,最后消失不见的枪也是铁证如山。但细细推敲,所谓证据,是不是只有最终的凶器,亲眼见证一切的目击证人或者说监控视频才能成为真正定罪的证据。
世上巧合很多很多,是不是真的会有那么一次,就如安迪一般,并没有做任何伤害他人的事,却被所谓的铁证如山压进监狱,关进如同地狱一般的肖申克监狱。我无法想象他的心情,有过想法,最终没有选择做错误的事,却被抓捕,被关进监狱终身监禁,本来应该游走在上流社会,和各种优秀的人谈笑风生,如今却生活在一堆罪犯之中,忍受着像三姐妹一样的人渣欺凌。也许更多的人会看到他对自由的向往,对希望的追逐。从每周一封到每周两封地写信,争取来数以千计的图书,在监狱中建起图书馆,帮助朋友或者说素不相识的人考取证书。二十年水滴石穿地不懈挖掘,在雨夜爬过500码的下水管道。但我在他二十年的行动中看到的却是不甘。
不甘自己的生活变成如今的模样,不甘就此沉沦,不甘就这样“把信仰寄托于神,把贱命交给我”。
也许我们也该反思,我们的证据环节真的滴水不漏么?真的不会使无辜的人被抓,被关进监狱,被毁掉自己的人生么?
也许,一开始的不甘并没有变为离开的欲望,但在监狱中经历的一桩桩一件件,让他找到不甘的方向——离开,去追求自由。
从老布的离开,到那个孩子的离开,或许是从一开始,他便没有想留下,才会买来石锤,又买来大幅的海报。
可我不懂的是,他给朋友们要来啤酒,建起图书馆,帮他们考证书,教他们识字,这是为什么,是出于什么样的心理?自己的挣扎是不甘,帮助他人,是为什么?追求自由?还是出于同情?
也许,是他善良一面的放大,多年后他带着眼镜看着书的样子,很温和,就像一个大学教授一般,这也许是肖申克对他的另一种改变,他没有在商业中浮沉,在肖申克中磨去了作为商人的逐利之心。
经典的影片,值得讨论的地方总是很多,愿我们每个人,都能坚守着内心对自由的向往。
http://www.dxsbao.com/art/52490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