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海垦牧公司垦地原址在未开垦前十分混乱,饱受潮灾侵扰。开垦前的荒滩“弥亘极望,仰惟苍天白云,俯有海潮往来而已”。在垦地前十年的建设中,受潮灾影响严重,出现了新堤被毁,人员伤亡的情况,导致建设工期延长。“一堤西圩七千余亩始垦,八月朔,飓风自海上大七岛来,连五昼夜不绝,潮高逾丈,坏新成诸堤,督工人彻夜不懈,卒编筏檥舟,或凫水自救,死长夫三,漂牧场羊略尽。”其次荒滩虽然表面上无人管理,但是背后所有权关系十分混乱,对垦地的收购过程涉及了大量的债务纠纷,张謇为此四处奔波,公司起步十分艰难。“顾前所谓理分之在盐者,总督业以破疑而允置之,为商灶所甚服;而运司某不得于张氏,则设为盐垦不并之说驳阻之,其为说有六,公司辨析之。至以苇长之长径围周,铢分而度,斤两而计,合于亩而平均其丰歉,以为诘难,文多故不载。”
在张謇的创业之路上,民生一直是他最关注的。“苏北沿海之为害者,一外潮,一内水。”曾经历过淮水水灾和海洋灾害的张謇深刻地了解水利工程对开垦事宜的重要性。在后来清政府禁止私垦的阻碍消失后,以张謇为首的南通系垦牧公司的发展中也可以清晰的看到他对科学的水利规划的重视。通海垦牧公司的开垦规划还受到张謇“实业救国”、“地方自治”的思想主张影响,考虑到了盐民的生活管理问题。因此,外潮、内水、交通、农垦这些主要因素就要求开垦建设规划要包括匡围御潮海堤、防洪内堤、建堤路线和内地农田。
当时垦地的规划范围在南通县和海门县,向东至海,向西与已经开垦过的垦地接壤,向南至海门县的小安沙川流港,向北至吕四的丁荡,规模较大,据记载共123279亩。张謇在规划开垦时没有将全部垦地围成一整块,而是分为八堤,每一区域根据地形、海港河港及水闸特点而定,区域内独立。其中,第一堤到第七堤为垦殖堤,第八堤为牧场堤。
垦区所筑之堤分为外堤、里堤、次里堤、格堤四种。外堤位于最外侧直面海水,为挡潮而设,底宽四丈,面宽一丈五尺、高一丈三尺;里堤位于通潮大港沿岸,也是为御潮而建,底宽二张四尺,面宽八尺,此处的潮水相对于濒海一侧较弱,设计标准也因此降低;次里堤是解决垦区内部水利的河渠堤防;格堤位于垦区内部,用来划分各个小区域。岸堤傍河而建,保证了入海主要河道处蒿枝港的通畅,并规划在河口兴建三大挡潮闸。垦区中的外部堤防和内部农田河渠互为表里,堤、圩、沟、渠配套。每一区域四周建干渠,口宽七丈,深五尺;建堤河绕于里堤周围,河内建支取和道路。干渠与支渠的交汇处会建水闸或者涵洞,用于田内的灌溉与排水。综上的各类垦区规划设计形成了一条科学完整的水利工程体系。
http://www.dxsbao.com/art/48390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