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息爆炸、媒体公信力饱受质疑的当下,总有人会时不时提醒着我们:“在光辉的历史长河中、在报业最后的黄金时代,新闻,曾经有着怎样的力量?作为一个新闻人,应该会有怎样的体验?” 基于“五角大楼文件案”真实事件改编,2017年12月22日上映的《华盛顿邮报》便展现了“新闻媒体”作为美国第四权力对于客观正义的宣扬,该片由著名导演史蒂文·斯皮尔伯格执导,汤姆·汉克斯、梅丽尔·斯特里普等著名演员主演,电影讲述了《华盛顿邮报》前发行人凯瑟琳·格雷厄姆和编辑本·布莱德利加入记者与政府之间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通过《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刊登五角大楼文件,来揭发美国政府掩盖越南战争部分真相长达30年的故事。 电影开头便带领观众置身于越南战争的现场,恶劣的作战环境、不断牺牲的士兵……这一幕幕景象都展现了战争的残酷,一名携带着打字机的卷毛士兵在战场上显得格格不入,但这也暗示着他不一般的身份,镜头一转,飞机上时任美国国务卿与一名记者谈论着越南战争的战况,而这名记者便是之前出现于战场上的那名“卷毛士兵”,记者阐述了战争的形势并不明朗,但飞机降落后,面对众多记者,国务卿却选择隐瞒越战真相,欺骗群众“战争形势前所未有的好”,这一幕不仅展现了美国政府为自身名誉隐瞒战争真相的丑恶嘴脸,更为后来“五角大楼文件泄密”以及新闻媒体不顾政府施压揭露越战真相埋下了伏笔。 电影开头的战地记者名为丹尼尔·艾尔斯伯格,他除了记者的身份,还是全球最著名的“智库”位于加利福尼亚州圣莫尼卡的兰德公司的一名军事分析员。电影中,丹尼尔取出的那一沓厚厚的文件,恰好就是鼎鼎有名的“五角大楼文件”(前任国防部长罗伯特·麦克·纳马拉于1967年专设“越战历史专题组”,编写了1945至1967年间美国对越南以及印度支那政策的历史,文件命名为《美国——越南关系1945-1967:国防部的研究》,该文件由36名学者参与编写,共计47卷、7000多页、超250多万字,该文件于1969年脱稿,一共只装订了15套,其中两套便被收入于兰德公司)该文件被列为最高军事机密,揭露了此次战争美国的策略存在瑕疵,无论投入多大的兵力,都只是白白沦为战争的牺牲品,然而就连1968年刚上任的总统理查德·尼克松也不知道这份文件的存在。 然而,丹尼尔在见证了战争的残酷与政府的欺骗之后,决定将这份机密文件公之于众,进而揭露政客们的虚伪,丹尼尔并未直接选择公布文件,而是选择了当时全美最具影响力的报纸《纽约时报》来报道这一事件。另一边,通过新闻电影中经典的长镜头,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纸媒如何运转工作展现在了观众的眼前:成堆的文件、响个不停的座机铃声、记者们的争吵声……画面最终停在了一位就“天赋人权”、“言论自由”侃侃而谈的中年男子身上,男人名叫本·布拉德利——《华盛顿邮报》执行总编,镜头一转,本来到餐厅,面前的这一名中年妇女,名叫凯瑟琳·格雷厄姆,是《华盛顿邮报》的发行人,凯瑟琳小心的询问本能否在报纸上添加一些有助于销量增加的新闻,本婉拒了凯瑟琳的建议,因为在本看来,这违背了自己作为一名优秀记者的梦想与初衷,出身记者的凯瑟琳对此也表示理解,但凯瑟琳的眼神言语中透露着的她的无奈。 1946年菲利普·L·格雷厄姆与凯瑟琳结婚,并且开始主管《华盛顿邮报》,于次年成立了报业公司,然而1963年菲利普开枪自杀,经营邮报的大任落在了凯瑟琳的身上,1971年是凯瑟琳接手邮报的第8个年头,但是面对同业竞争,再加上1961年收购《新闻周刊》的1500多万美元的支出,公司面临着经营危机,这对于凯瑟琳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后来,凯瑟琳决定首次公开出售股票来挽救危机,哪怕凯瑟琳为了这次谈判做了许多笔记与演练准备,但是真的到了谈判桌上,凯瑟琳还是紧张的说不出话来,最后还是幕僚弗里茨帮助她一一应答,凯瑟琳面对银行家无情压价,心中宛如滴血一般,在路上,凯瑟琳也不敢走在男人们的前面;在家里,格雷厄姆家族的其他成员将经营不利归咎于凯瑟琳。而对于凯瑟琳自己,又何尝不想把《邮报》办好做大,以此来向父亲、儿女以及逝去的丈夫证明自己的努力,凯瑟琳热爱着报业,更不愿失去这个凝聚着丈夫众多心血的《华盛顿邮报》。 影片作为新闻题材电影的优秀代表,并不单从记者视角出发,而是也将镜头对准了《邮报》发行人、公司所有者,电影从记者和商人两条主线展开故事叙述,主次分明,不仅展现了人物丰富的内心情感,更展现了更多新闻行业的内部规则、各种社会力量的博弈,也为各个事件的发生交代了背后隐藏的原因。 本和凯瑟琳分开后,本开始担心对家《纽约时报》背地里在搞大新闻,因为《时报》的金牌记者尼尔·希恩已经3个月没出文章了,果然,第二天《时报》就之前丹尼尔透露的“五角大楼文件”进行了报道,在知晓了越战真相以及看清政府背后的虚伪后,许多反战民众和伤残士兵在白宫门口举行了抗议游行,控诉政府明知道美国在越战中赢不了,为什么要选择继续牺牲无辜的士兵 。本针对此事件,大声斥责着《邮报》成员,质问他们为什么没有掌握任何相关的消息,对于《时报》掌握的独家新闻,本很不甘心;然而在《时报》刊登文件内容两天后,政府为了平息舆论,给予了《时报》巨大的来自政治、法律层面的压力。 另一边,凯瑟琳在证券交易所进行上市路演,随着镜头的推进,女人们等候在阶梯两侧,打开大门,凯瑟琳走进了全是西装革履男人的世界,在鲜明的对比之中,展示了凯瑟琳是游走在新闻专业主义与商业化、媒体与政客、男人与女人阵营之间不和谐的音符,但凯瑟琳必须去面对这一切,这是她对于《邮报》的责任,更是对于父亲、丈夫心血的珍惜。 最终的交易上市股价为24.5美元,远低于预期的27美元,而对于凯瑟琳而言,筹集到200万美元来维持《邮报》运转已经是她的核心目的。起初,看到《时报》刊登文件引发社会巨大反响甚至接到政府限制出版的禁令时,凯瑟琳表示不想让《华盛顿邮报》去蹚《时报》的浑水,因为在凯瑟琳的心里,她必须保证筹资的顺利进行,不想让自己的努力付诸东流,更不想因为自己的决定而让父亲丈夫的心血毁于一旦。 但在后来,凯瑟琳通过本得到了“五角大楼文件”时,她发现越战中被政府隐瞒的真相越来越多,政府欺骗国会使局势恶化,这不仅违背了《日内瓦公约》《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更违背了热爱报业的凯瑟琳心中对于“言论自由”“真理”的追求;在想到自己的儿子也曾被送上越南的战场,也是政府的受害者时,凯瑟琳决定不再沉默,她选择与身居高位的政客朋友对立,助力邮报加入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电影中,属于梅姨的影后级经典的镜头,便是当凯瑟琳直面不同阵营声音作出决断的场景:凯瑟琳听着电话分机中各方的混战,镜头缓慢旋转,彰显了她心中的慌乱,咄咄逼人的总编坚持出版,认定“捍卫出版权的唯一途径就是出版本身”;董事会的成员主张明哲保身;就连中立的顾问也建议暂时压下报道……在交叉镜头之下,凯瑟琳心中充满了紧张与慌乱,最后镜头对准凯瑟琳慢慢推进,是生存还是毁灭,凯瑟琳需要对此作出表态,她紧张地呼吸不畅、泪水在眼眶中打转,最后伴随颤抖的声音“Let us go…Let us to publish…”她迅速挂断了电话,她害怕自己反悔,害怕自己变回那个畏畏缩缩的凯瑟琳,但是作出这个决定的时候,她就已经赌上了她的家族事业与人生自由,这一刻,她比任何人都要勇敢。 本带领着编辑们,在交出封存报告之前,花了8个小时去整理近7000多页的文件……在决定开启印刷的前一分钟,《邮报》部分高管赶到凯瑟琳家中劝说她不要出版,哪怕《邮报》可能会因此湮灭,哪怕凯瑟琳和本会被政府以“间谍罪”起诉入狱,凯瑟琳依旧选择了真理,依旧选择力排众议支持本。 次日,上万份的报纸印刷出版,果不其然,国防部随后便以法典中的《间谍法案》起诉《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1971年6月22日,两报出庭迎击政府的控诉,双方就国家安全、总统权力的完整性和宪法第一修正案之间的矛盾展开辩论,后来文件的透露者丹尼尔接受了媒体的采访、全国数十家大小报纸发文声援两报,这一刻,各家报纸不再是竞争对手,而是握紧彼此双手“文字中的战友”,是宣扬第四权力“言论自由”的追随者…… 1971年6月26日,最高法院开庭终审此案,法院外围满了反战的群众,庭审结束时,潮头的凯瑟琳和本面带微笑,人们默默地为这些英雄们让出了一条道路,对于真理的宣扬、对于正义的执念,在此刻受到了所有人的尊敬。最终,判决结果经由电话传到报社,法院9名联邦大法官以6比3宣布两报的报道不违反国防安全,并且符合宪法第一修正案,最后有着“最高法院堂吉诃德”美誉的大法官雨果·布莱克对此评价到:“建国之父给予了出版自由,是用它为国民造福。新闻是为人民服务,而不是为当权者服务”接线员眼神坚定,这一刻的胜利不仅属于报社,更是强权败给正义的证明。 “五角大楼文件案”直接促成了越战的结束,而尼克松也因此下令禁止邮报记者进入白宫。电影最后以一年后(1972年)6月17日晚的发生在华盛顿的“水门事件”结束,在《华盛顿邮报》的记者卡尔·波恩斯坦、鲍勃·伍德沃德的努力下,两年后,针对尼克松政府为了掌握竞选对手信息的窃听行为进行报道,这一事件使得尼克松政府声败名裂,最后,总统尼克松在弹劾之下引咎辞职。 作为“美国第一报业夫人”的凯瑟琳一路走来并不容易,在《邮报》胜诉后,公司正式上市并且股价也上升到了26美元;本也在后来带领《华盛顿邮报》斩获17次普利策新闻奖。截止至2013年《华盛顿邮报》被亚马逊掌门人贝索斯收购,最后交易日股价高达650美元,42年间涨了25倍,《华盛顿邮报》如今也成长为了与《纽约时报》《洛杉矶时报》并肩的美国三大报纸之一,并且在内政与深度报道方面做到了独步江湖。 这部电影是一部由对话串联起来的高分剧情电影,没有夸张的视觉特效,但作为一部历史题材的剧情片,对于如何将观众代入剧情、代入人物感情,影片处理的都很到位,导演斯皮尔伯格工整而沉稳的镜头语言、演员们精湛的表演,使这一部可能因大量对话略显沉闷的影片依旧富有强大的感染力。影片展现了凯瑟琳面对女儿独白时的心绪起伏、本在坚持报道时的浩然正气……精英阶层在生活优越的同时也保留着传统贵族的理性与良知。 “为众人抱薪者勿使困顿于风雪,为生民立命我愿继往圣之绝学”纸媒的时代或许已经过去,但新闻的力量依旧强大,影片对于第四权力的宣扬让我们看到,在新闻面前, “真理与自由”永远都是媒体考虑的第一要素,作为新闻媒体人,应该传承这样的新闻价值观,为公平正义而战,也应当是每一个媒体人的信仰,。
http://www.dxsbao.com/art/44143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佛说:“前世五百次的回眸,才换来今生的擦肩而过。”每一个相遇都是久别重逢,因为我们的缘分是生世轮回的,此刻你认识的每一个人,都是前世的旧友,我们见过,只是我们都过了桥,喝了……
陈彩凤 岭南师范学院商学院“朝阳行”社会实践队查看全文 >>
时间荏苒,恍如昨日,但今天已是支教的第七天,好像快要结束了。虽然,我是调研组的成员,需要每天外出调研,但我喜欢的还是学生们,想听他们唱歌,看他们跳舞 我的书法课只有两节,但我……
陈志钊 岭南师范学院商学院“朝阳行”社会实践队查看全文 >>
三下乡已经接近尾声,我们也快要离开了。很开心又很不舍。很开心的是我们后勤组就要结束这“市场阿姨”的身份了!!同时,很不舍的是我们后勤组的任务完成了,我们五个人又要各自过活了……
陈慧 岭南师范学院商学院“朝阳行”社会实践队查看全文 >>
今天是下乡第九天,早上起来依旧是没有看到太阳,反倒是乌云密布,大雨磅礴。
……
李妹珍 岭南师范学院商学院“朝阳行”社会实践队查看全文 >>
转眼间,我们支教生活已经接近尾声了。今天,我们迎来了同学们期待已久的趣味运动会。在走动会开始之际,博毅班与梦之光的孩子们集思广益,发挥自身的智慧想出最具特色的班级口号。……
何晓晴 岭南师范学院商学院“朝阳行”社会实践队查看全文 >>
“身心在日出日落间耗转,当无常宣判,你的心回家了吗……”此起彼伏的歌声从教室里传来,每日早上与傍晚耳畔都能听到孩子们的大合唱。反复的日子,我看着这些孩子们就像一面镜子照着我……
朱诗俊 岭南师范学院商学院“朝阳行”社会实践队查看全文 >>
迎着晨风与朝阳,我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徐文景 岭南师范学院商学院“朝阳行”社会实践队查看全文 >>
时间总在无声无息当中就悄然而去,不知不觉已经在客路中学和一群小可爱们度过了九天的时光,离开了的日子仿佛依稀就在明天,我们来到了这里教授知识,也同时我们也在这里得到了成长。……
林少芬 岭南师范学院商学院“朝阳行”社会实践队查看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