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切忌“舆情治理”
据媒体报道,近日,南开大学多名老师被实名举报,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对此,南开大学官微发布通报,称“在此前处置基础上,对相关问题进行再调查再核实”,根据调查结果,对3名被举报的教师分别作出“降低岗位等级处分,撤销其教师资格,给予其解聘处理”“记过处分,取消在评奖评优、职务晋升、职称评定等方面的资格”“给予诫勉谈话处理”。此外,相关涉法涉诉问题正按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程序处理。(新闻来源:澎湃新闻)
5月10日,多名在校女大学生实名举报南开大学多名教授存在违反法律法规,危害社会道德风尚的事实。5月13日,南开大学在官方微博上公布了调查结果和处分决定。这一过程只用了三天。
调查结果的快速公布,确实值得赞许,但也难免不让人产生“舆情治理”之嫌。据媒体报道,在引发这次舆情之前,相关举报已经有两年,但为何学校迟迟没有进行调查、处理呢?从引发网络舆情之后的学校调查、处理看,虽然涉及法律责任部分还需纳入法律程序处理,但涉及违反师德规范、校纪校规的相关调查、处理并不复杂,给的回应及处分实在难以安慰受害者心灵,急切在几天之内就完成调查、作出处理,是否是因舆论的压力,想及时回应,使舆论不再发酵?
我国一直高度重视教师师德建设。对涉及师德问题的举报,应严肃对待,不论涉及谁,只要出现举报,都一查到底,根据调查结果,依照师德规范作出处理。但前提及条件是一查到底,并非为了解决一时的舆论压力,急于给大众一个“好”的交代就对事件片面调查。彻查事件,真相从不会缺席。
http://www.dxsbao.com/art/44090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