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福建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作出修改,提出女方产假延长,男方拥有十五日的照顾价。并且双方在子女年满三周岁前,每年各有十天育儿价,且在此假期期间,工资、福利待遇不变。(4月20日 福建日报)
条例一出,顿时在网上引起轩然大波。不少身负育儿压力的妈妈们对此并不乐观,指出自己配偶在育儿问题上早已习惯了当甩手掌柜的,其丧偶式育儿的观念更已深入生活,而自己一手包揽孩子大小事物的现状又岂是这短短10天假期可以解决的难题。中国家庭对孩子的教育分工是一个长盛不衰的问题,“丧偶式育儿”“诈尸式育儿”“父母双亡式育儿”,种种奇葩的育儿方式层出不穷。许多人称该条例是“丧偶式育儿的克星”,但从许多母亲对此条例的反应来看,情况并不乐观。
中国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的思想,是现代“丧偶式育儿”的源头——妈妈带娃理家,爸爸务工养家。 母亲在教育孩子、培养孩子的过程中,每一步都举步维艰。父亲缺席孩子的成长过程,则容易使孩子产生自卑、敏感的情绪。
父亲在家长会上的缺席、在学习过程中的缺席、在孩子人生中每一个重大场合的缺席,都会成为孩子记忆中的一个遗憾。遗憾的累积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久而久之,孩子心中难免会升起一种愤懑之情。对父亲的感情也会从期待、景仰变成埋怨,再从埋怨变成习惯。当孩子理解习惯了父亲对他的不管不顾,“父爱如山”这个词在孩子这里便成了不解、疏远与陌生的代名词。
伴侣需要的是依靠,孩子需要的是陪伴,父爱的“深沉”不该是在家庭中缺席的借口。如果感情内敛,可以用行动来表达,如果词不达意,可以通过陪伴来展现。如果母亲已经习惯了伴侣的缺席,独自拼搏带孩子的生活,孩子也已经习惯了父亲的缺位,跟随母亲一同成长的生活,那深沉的父爱又该用什么样的契机再次体现出来呢?
家庭所需的和睦与关爱,或许并不是父母二人明确分工各司其职,而是父、母、子相互依靠互相理解。丁薇的《纪念》中曾有一句“射出的箭不回来”,已经缺失的陪伴和情感,在事后同样难以弥补。
http://www.dxsbao.com/art/44073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