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
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记忆里的清明,往往要跟随家人上山去。早春清晨的山,宛若宋代山水写意画,用色淡雅且画面迷蒙。它总是这样,氤氲的湿,纵横的绿,点点粉与白掺杂于其中,如梦似幻。
上山的过程,也是回忆的路程。细雨绵绵如霭,山色空濛,润物细无声。沉浸于山的沉静庄重,感染于人的感伤沉默,生活中琐事得以暂时地安放一旁,埋藏在记忆深处的与那些人相伴的荏苒时光一一浮现。《寻梦环游记》里曾说:真正的死亡是世界上再没有一个人记得你。在清明的一天,我们悼念已故的亲人、朋友,祭奠祖先。在沉默的大地中沉默,在生的浓烈中怀念死。我们站在清明的时间节点,回望过去的漫漫长路,并将那一份珍重深深藏在心中。
下山时总是到了晌午,山下的世界和山上的世界如泾渭分明的河水,山上清静肃穆,山下充盈着杂然的烟火气。人声鼎沸、车水马龙,好像哪怕是“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的时候,行人“断”得也是形态各异、有声有色,在天空的留白里,袅袅炊烟升起,儿童嬉戏传来,这是个活泼热闹的世界!
唯有真正地走到了墓碑前,死亡带来的直观感受才如此具体,生与死的界限、静和动的边界,让人不得不在享受完那一份宁静后,全心全意地依赖尘世的热闹。不敢正视死亡的人,必然也失去了对生的珍惜。清明节,是忆往昔,也是记今日,是悼念,也是释然,更是珍惜。
在很多人眼里,清明是萧瑟忧郁的。唯有“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才算应景。然而在我看来,清明应当是哀而不伤的。古时有“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也有“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清明的主要习俗是男女同行的踏青游玩。今日,清明与寒食紧密结合,祭拜祖先成了重中之重。但是面对逝者,我们应当缅怀,却不应该悲伤。我们敬畏生命,也尊重生命,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死亡也只是生命的一部分。我们唯一能做的便是记住,然后身怀逝者的期望,更加奋然的前行。
怀念逝者,礼敬祖先,走入自然,愿我们都可以在清明时少几分悲痛,多几分对生活的思考与勇气!
http://www.dxsbao.com/art/43711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