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网络诈骗作为近几年来的新型犯罪,受害人群众多,严重侵害公民的财产安全和个人隐私。当前,一些诈骗分子利用广大群众特别是一些患有特殊疾病或者中老年群众关注自身身体健康的心理,专门针对这些群体,推销所谓的“药品”或者是不具有药品功效的保健品、食品,骗取巨额款项,社会影响极为恶劣。
“网络诈骗犯罪是公认的社会毒瘤,是侵犯公民财产安全的社会公害。”最高人民法院刑三庭副庭长罗国良如是说。当前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中,引发次生危害后果的情形日渐突出,犯罪有组织化、“产业化”色彩浓厚,各环节分工明确,流程化完成诈骗行为,使得各类诈骗迷惑性更强,令人防不胜防。由于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分工的精细化,催生了大量为不法分子实施诈骗提供帮助和支持,并从中获利的黑灰色产业链。司法大数据显示,19.16%的网络诈骗案件具有精准诈骗的特征,即不法分子获取公民个人信息后有针对性地实施诈骗,极大地提高了诈骗得逞的可能性。
此外,司法大数据反映出利用微信实施诈骗的案件在全部网络诈骗案件中的占比逐年快速提高,微信、QQ等即时聊天工具已成为不法分子使用较为频繁的工具。
http://www.dxsbao.com/art/42765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