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文化》读后感
什么是数学文化?初看这本书的时候,只注意到那些较难的数学题,孰不知这些数学题背后也有一段段或是有趣的或是钻研刻苦的故事。
这本书的第一章,为我们较清楚地阐明了数学文化这一课的内涵。我记得在学习数学的这个过程中,常常会有同学问,明明毕了业,并不会从事与数学相关的工作,数学的公式和原理以及解题方法大多都用不上,那么学习数学的意义何在呢?”数学文化”课的宗旨充分地对这个问题做出了解答:数学文化是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的文化传播。
其实学数学不是为了会做题、能应付考试,“数学方式的理性思维”在生产、生活实践中有着重要作用,数学文化也与诸多文化的交汇。学生大学毕业后走入社会,如果不是在与数学相关的领域工作,他们学过的具体的数学定理、公式和解题方法可能是大多用不上,但不管从事什么工作,从数学课程学习中获得的数学素养、数学的思维方法和看问题的着眼点等,倒会随时随地发生作用,使人们在实践中终身受益。数学素养也称数学素质,这要求我们可以主动探寻并善于抓住数学问题背后的本质,拥有良好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可以对各种问题以数学方式的理性思维,从多角度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总体而言,它并不仅仅是一个概念,更是一种精神和思维方式。而这一种精神则是着重表现在数学教育对培育人的文化素质方面的作用。
我觉得这样的数学思维在每一位数学家身上体现的尤为明确。尤其是数学发展历史上的三次数学危机。对于前人提出的数学论证,总是会有学者进行新的探索与发现。这正是我们所需要得数学精神:一种敢于质疑的勇气!一种力于求真的坚持。求真精神,即追求真理、坚持真理和去伪存真的精神。前人所得出的论断在那个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可谓是一种坚不可摧的铁杆定律,然而总有一位位热爱数学,不怕吃苦的数学家们敢于突破,他们敢于论证失败,敢于把错误公之于世,他们更敢于改正错误,把危机转化为进步,也正是因为这样一群数学家们,才有了数学史上的三次进步。而这种能引发创造动力的观点与信念,也是可以在学习数学与应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生成并强固起来的。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常常能见到,凡有着求真精神的人,往往都是明辨是非、客观公正、办事认真、为人正直的人。所以,他们往往是受人尊敬和信赖的人。所以具有数学文化教养的精神品质的人,自然就能为社会作出有益的贡献。数学教育的一个伟大目标,就是要为和谐的现代化社会,培育大量有着不同水准的数学文化教养的职业公民与专业工作者。这也是即将成为小学教师的我为之奋斗的目标。
除此之外,数学文化中还包含着十分有趣的数学故事,比如,田忌赛马中我们要学会在劣势中找到优势,善用自己的长处去对付对手的短处,懂得扬长避短,方能取得胜利。遇到事情可以尝试新的思路,没必要循规蹈矩去做事。再如韩信点兵充分利用了中国的剩余定理,也就是《孙子算经》中大衍一术,十分容易就将大规模的军队人数统计地一清二楚。这些有趣的数学故事无不在向我们展示他独特的魅力,引导我们去探究。
有人常说:当一个人学习了许多数学知识以后,如果把所有的数学知识都忘掉或者都”抽出去”,剩下的就是数学文化。而这些文化在人的头脑中落户则形成一个人的”数学素养”。在教学生活中,要成为教师的我们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要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感受数学的美,那么我们便不能仅仅从做题开始,我们应该挖掘每一堂数学课后的经历,有多少动人的故事,让课堂活起来,结合现代教育技术与理念,让学生真正的爱上数学,培育学生的数学素养,让他们成为一个有用的人,在每一堂数学课上撒下数学素养的种子,期待他们也能茁壮成长为新时期的数学家!
http://www.dxsbao.com/art/42616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