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心世界的丰富、敏感和活跃与否决定了一个人感受幸福的能力。
——周国平
我常有如此感触,内心世界丰富的人,便更容易感知快乐与痛苦。看待一件事情时,如果这人是乐观主义,他会捕捉其中的细微美好,那么他很容易就会感到快乐,幸福倒谈不上,毕竟幸福从来就是一件现实中很难存在的事情。
若这人是悲观主义,他会把痛苦放大百倍,这些痛苦会细细啃食他的灵魂,这些痛苦如影随形,只要他不快乐的时候都会遭此折磨。
内心世界丰富的人,他能感知的痛苦远超过所感知的快乐。
正如伊尔斯●桑德说高敏感是种天赋,天赋是与生俱来的,就如同我们生来就有生理需求,是自然而然已经存在的,是不受我们主观所控制的。
有人说,没有这么严重吧,人有主观能动性,万物还不是由我驱使,何况控制自己这么得心应手的事情呢?
对于敏感者来说,悲观好像已经刻在他的骨子里,存在于他的基因之中。他很难快乐,于是,他沉溺于眼前琐碎的享受。
当然,在某些程度上他是不足与言真正的快乐。可存在即合理,在某种意义上来说,这种快乐是值得存在的。
有人说,那些悲观的人看待事情要学着乐观。是呀,这听起来多么美好,却也让人看到了其中的冷暖自知。
说这话的可能是一个乐观的人,也可能是一个渴望快乐却悬溺于痛苦想要解脱出来的人。
前者自然是没有感同身受的,后者显然是挣扎后的无可奈何,是他对自己说的话,其处于一种一生都在与之斗争的状态。
悲观主义是一面围墙,进去了就很难再走出来,这世上大抵也没有人想要进去吧,倒是墙里的人终其一生都想要推倒这面围困他们的墙。
一个人最好的状态就是,不太聪明,也不太傻,介于这两者之中的状态人们把它叫做生活的智慧。
不萦于怀,不囿于心。这是内心丰富者一生的追求。
http://www.dxsbao.com/art/42553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