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双减”还是“变相增负”?
(评论员 程韵霖)近日国家出台了有关中小学生义务教育的新政策,人们称之为“双减”。在政策中提到了减轻作业总量和时长、提升学校课后服务水平及规范校外培训行为。随着政策的出台,引起了专家们的激烈讨论和家长们的一片哗然。在这里我想谈一些有关于这个政策的看法。
从学生角度来看,“双减”意味着自己的作业负担减轻,有了更多的时间去做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他们每天可以不必再为自己的作业烦恼,肩膀上的书包轻了,回家的脚步也变得欢快了。以前做作业的时间现在他们可以用来与父母进行更多的交流互动、花一些心思和时间在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上,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让自己的好奇心慢慢发芽,在探索的过程中得到满足。与我们这些作业机器相比,他们有了更多的时间去感受和体会世界的美好,不必再做一只被困在书桌旁的小兽,可以肆意在大自然的环抱中撒野。看起来好像是百利无一害的事情,可是事实真的是我们想象中的这样吗?我看见孩子们并没有如同想象中的那样变得更加快乐。他们发现周末的“痛苦”没有消失,只是转移到了每个工作日的晚上。放学回家等着他们的不再是厚厚的作业本,而是一张张爸爸妈妈费尽心思“抢”来的奥数试卷;等着他们的不再是爸爸妈妈的关心和问候,而是爸爸妈妈重金请来的小课老师讲的复杂难懂的知识点;等着他们的不再是小伙伴们的嬉戏打闹,而是他口中不断重复的晦涩拗口的古文。“卷”的程度不减反增,甚至剥夺了孩子们本可以休息的晚上。究竟是“双减”还是“变相增负”?
从家长的角度看,不想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畸形竞争是不会因此消失的。我听到过一些很有趣的观点,说“双减”看上去是教育政策,实际上是生育政策。政策背后的操作者们以为这样可以减少家长们的教育负担,是越来越多的家庭更好地落实“三胎”政策。殊不知这样只会让大家对于生育越来越恐惧。“原来周末上的大课全被取消了,现在只能每天晚上请老师单独教。现在养一个孩子真是太难了。周末你又不能让他们闲着啊,今天这个练钢琴,明天那个练画画,我们家的孩子怎么也不能啥也不会啊!”我曾听到一位家长这样说。其实在家长们的眼里,不仅没有减轻教育负担,反而让他们的教育焦虑与日俱增。每个家长都逃不出传统的教育观念,成绩唯一论也并没有因为“双减”而改变。一对一的培训之风盛行起来。虎妈虎爸们怎会甘心让自家孩子落后。周末也得给自家孩子安排得满满,希望自己家的孩子能全面发展。随之而来的就是课程背后的经济大山压得家长们动弹不得,喘不过气来。究竟是“双减”还是“变相增负”?
从老师的角度看,“双减”政策的推出实际上是为在职老师增添工作负担。我的一个朋友今年已经去某小学实习了,在她的口中生活仿佛是两点一线。放学时间的延长让她们的教学计划被迫做出调整,每天都在改作业和写教案之间反复横跳。为了迎合家长们的下班时间,他们成了免费的保姆。她和我诉说的时候满脸不可思议,她也不是知道自己什么时候从人人尊重的人民教师变成现在这样狼狈的样子。我能做的就是安慰她在多出来的时间里可以把自己的工作完成,下班就可以好好放松了,她露出苦笑,“下班还得去给小朋友一对一”。
究竟是“双减”还是“变相增负”?我想一千个读者的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观点因人而异。在我看来,“双减”可能在短时间可以达到一定的效果,可俗话说得好“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时间久了“双减”政策带来的副作用也是极为震撼的。希望孩子们可以拥有一个真正快乐的童年,也希望家长和老师们的焦虑可以随时间慢慢淡化。
http://www.dxsbao.com/art/41925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