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追风筝的人》这本书我买了很久,但是每次都是翻开又放下,因为种种原因总是没有完整的看完,直到最近下定决心,用力两天时间从头到尾一口气看完。
看完了对我的触动很大,我一直很难从里面走出来,好几天都是这种状态,浑浑噩噩的,总是不停的陷入对这本书的思考,连晚上做梦都是会被哭醒。
前段时间看了一个视频片段,是综艺节目《演员请就位》里面尔冬升导演对演员说的一段话,他说他接触到很多优秀的演员,长久无法从角色里面走出来,严重的时候需要去看心理医生,我觉得我或许就是这个状态。
《追风筝的人》里面最打动我的一句话是:这里有再次成为好人的路。是阿米尔父亲的朋友拉辛汗对阿米尔说的,他希望他能回到喀布尔去救回哈桑的儿子索拉博,完成对自己的救赎。
第一瞬间看到这句话我就被打动了,我反问我自己,我是不是能找到再次回去的路,弥补我那些童年萦绕在我心头的遗憾和悔恨呢?这么多年,我总是对很多东西提不起任何兴趣,做任何事情都没有太大的热情,生活除了逃避没有其他的路可走,总是拒绝别人进来,也拒绝自己走出去,把自己圈在一个围城里面,浑浑噩噩的度日,其实我知道,除了你自己,没有任何人能完成你自己的救赎。
小时候因为被遗弃的经历,总是活在一个恐惧的阴影里面,形成了一个讨好型的人格,努力把自己塑造成一个大家眼中喜欢的乖孩子,其实这是我最讨厌的一面,长大后,好不容易脱离原生家庭,想做回自己,却发现是那么难,所有小时候不好的一切回忆总是提醒我,那段岁月始终没有远去,我无法洗刷掉身上原生家庭的烙印,我摆脱不了这一切,我无法成为自己喜欢的那个人,我甚至找不到我喜欢的自己是什么样的。焦虑、迷茫总是如影随形,身边的人却说你这是无病呻吟。当你在一个黑匣子里面找不到出去的路时,那种无力感无人能懂。
突然看到《追风筝的人》,它告诉我:这里有继续成为好人的路。我也可以找到成为我自己的那条路,它就在那里。
在豆瓣上看到一篇非常打动我的评论,关于《追风筝的人》的评论,是武志红老师写的,最先开始知道他是在综艺节目《圆桌派》里面认识到他的,他是一位心理学家,每次他关于原生家庭的看法总是能刺穿我的内心深处,这次也不例外。索拉博不想跟阿米尔去美国的原因是担心再次被抛弃,他其实说出了哈桑的心声,为何愿意为阿米尔牺牲,就是担心自己被厌倦,武志红老师说:这就很像一些家庭,那些最不受宠的孩子,反而常是最“孝顺”的孩子,他们在成年后为了得到父母的欢心会不惜付出一切代价,以至于严重忽略自己的配偶和孩子的幸福。所有的孩子都渴望获得“心理妈妈”的爱,为了达到这一点,他们不惜付出任何代价。这其实就是我生活现状的描述,一语中的。但是真正困苦的来源是:不理解,为什么自己的付出总是让对方更加厌恶自己,武志红老师也给了我解答,并且解决了困惑我几十年的疑问,他说:亏欠感是我们最不愿意有的一种心理,而如何处理亏欠感便成了左右我们人生道路的一个关键。少数人是选择用善行去弥补,这是少数人处理歉疚的办法,尽管这不是最好的办法,但这仍然称得上是勇者的道路,而更多人的办法是阿米尔的道路——贬低或逃避自己亏欠的人。我很不幸的成为了后者,尽管努力牺牲,努力讨好,我依然是那个永远被贬低和瞧不起的人,依然是那个不被重视和认可的人,而我也终于明白,这不是我的原因,因为,奉献者的生命重量会压得接受奉献者喘不过气来,后者会发现,除非他给以同等分量或更多的回报,否则他心中总会有歉疚。所以有的人通过贬低奉献者的生命价值,接受奉献者的愧疚感降低了。那些只付出不索取的人,他们很少会得到接受他们帮助的人的尊敬,甚至一些人对恩人的仇恨胜于对其他所有人的仇恨。所以我生活中所有我看似不明白的事情,都找到了合理的解释,并不是我不够好,而是我做的太好,让接受者感觉压力山大,喘不过气,所以选择逃避、看不见,选择诋毁我的付出,抹黑我,好让他们觉得更加心安理得。其实我的付出并不是接受者所想要的,甚至是拒绝的,而我却一直不自知,一直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是我错了。
对于我从小的问题,我终于找到了那条再次成为好人的路,我不能再一味付出别人所并不需要的一切,我们之间的关系本来就是病态的,并不是所有的错都是对方造成的,或许一开始是,但最终推动着它走向恶化,我在其中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我既是受害者,也是施加者。但到了今时今日,一切又有多重要呢?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曾经给予我以伤害的人,也受到了我给予的伤害,而曾经我给予付出的人,也给过我遮风避雨的港湾,谁能说哈桑和他父亲阿里没有受到阿米尔和他父亲的帮助呢?在那个遍是歧视哈扎拉人的喀布尔,他们也曾感受到阿米尔和他父亲的亲切对待。所以这千丝万缕的关系,剪不断理还乱,就让一切随风而逝吧,我还有我自己的生活要继续,我也找到了我自己成为好人的那条路,不管它是否依然荆棘丛生,还是阳光灿烂,这就是生活,我只有拥抱他,别无他法,但有一点已经改变,我已经学会试着放下过去,放过那些给我以最深的痛和最深的爱的人,跟过去和解,跟自己和解,因为我学会了原谅。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http://www.dxsbao.com/art/41756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