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文科生来说,张謇这个人物并不陌生,高中历史课本里就看到过很多次,但只停留在他兴办实业的知识点上,没有去过多的了解。这一次我能有机会和小组成员张银珈一起搜集他的资料,了解到他这一生所作的贡献,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张謇出生于南通的一个务农的小家庭,由于家境并不殷实,他的科举之路可谓是举步维艰,四次赴京会试,屡试不中。他好不容易在四十一岁的时候考取状元,又恰逢甲午中日战争爆发,他决定放弃仕途,兴办实业,救国于水生火热之中。正因如此,他在近代中国政治经济舞台上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拥有诸多赫赫有名的官衔。可他不忘初心,大力发展教育,先后创办通州师范学校、通州女子师范学校等多所学校,推动中国教育事业发展。同时,他在东渡日本考察教育的过程中,对聋哑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印象和浓厚的兴趣,他认为“彼无用之民,犹养且教之使有永乎”,并在发展中国特殊教育的道路上披荆斩棘,不畏艰难险阻,终于在1916年创办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所由中国人自行创办、自行教育、自行管理的盲哑合校——通州狼山私立盲哑学校,他亲任校长,在办学过程中亲力亲为、独辟蹊径,结合中国国情开展特殊教育事业,促进中国特殊教育事业本土化、规范化、专业化。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与张謇先生相关的图片最多的,就是各大高校校园里张謇先生的铜像。可见,张謇先生对于中国教育事业贡献之大,意义之非凡!
“天之生人也,与草木无异,若遗留一二有用事业,与草木同生,即不与草木同腐朽。”这是张謇先生生前说过的一句话,大概意思是人也是生物,与草木并没有什么区别,要做一个有用之人,留下有用的事业,便不会像草木一样会腐朽。张謇先生实业救国,助力慈善,兴办教育,他是中国特殊教育事业的本土开拓者,他开辟了无数新的道路,造福了整个中国。他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伟大的英雄,他的英名和事迹将在世世代代地传颂中永垂不朽。
http://www.dxsbao.com/art/41280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在湖北省三伏潭镇鲜码村这片充满乡土气息的田野间,一场关于爱与责任的走访行动悄然铺开。此次家访,旨在深入了解当地留守儿童的生活与学习状况,传递社会各界对他们的关爱与期望,共同……
李苗苗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查看全文 >>
大学生网报仙桃8月2日电(通讯员李苗苗)为了让乡村学生们的家国情怀得到进一步的培养,激励他们为祖国伟大复兴树立远大理想。8月2日上午,由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赴仙桃市“麦田守望者”志愿……
李苗苗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查看全文 >>
大学生网报仙桃8月1日电(通讯员李苗苗)为了让乡村学生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又一绚丽瑰宝,激发起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8月1日上午,由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赴仙桃市“麦田守望者……
李苗苗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查看全文 >>
大学生网报仙桃7月31日电(通讯员李苗苗)为了激发乡村学生们的探索心和好奇心,点亮学生们对于探索神秘生物世界的科学追求。7月31日上午,由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赴仙桃市“麦田守望者”志愿……
李苗苗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查看全文 >>
大学生网报仙桃7月30日电(通讯员李苗苗)为了丰富乡村学生们的多彩童年,同时激发学生们对舞蹈艺术的热爱,促进学生们的未来发展。7月30日上午,由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赴仙桃市“麦田守望者……
李苗苗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查看全文 >>
大学生网报仙桃7月29日电(通讯员李苗苗)为了更好的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也间接的提升学生们对美的感知能力与审美能力。7月29日上午,由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赴仙桃市“麦田守望者”志愿者……
李苗苗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查看全文 >>
导语:近日,来自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的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赴仙桃市“麦田守望者”志愿者服务队分队在仙桃市三伏潭镇鲜码村开展了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此次实践聚焦于鲜码村富硒花生种植与机……
李苗苗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查看全文 >>
大学生网报仙桃7月26日电(通讯员李苗苗)为了更好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让乡村学生们拉近与中华艺术的距离,领略之中独特的魅力。7月26日上午,由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赴仙桃市“麦田守望者”志……
李苗苗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查看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