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阶段——“幼儿生活的照料者”与“幼儿和社会沟通的中介者”
《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指出,幼儿园应坚持保育和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只有保教结合,并且时时贯穿于日常生活中,才能更好的进行教育、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例如:幼儿的晨间活动、盥洗、进餐、睡觉等日常生活活动都是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有效途径。因此,幼儿教师不仅是幼儿的教育者更是幼儿生活的照料者。
幼儿园是幼儿最早接触的家庭以外的社会环境,幼儿从家庭进入幼儿园的集体教育会对儿童提出一定的要求,加之受关注度的减少、家庭优越感的丧失等,儿童必然会产生一定的心理落差和情绪不稳定。这时就需要教师充当幼儿与同伴以及教师之间沟通的中介者,在给予幼儿关心与爱护的同时也需要教给幼儿一些与同伴相处的技巧,如:分享、移情、合作等亲社会行为,帮助幼儿逐步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
中小学阶段——“积极情感的引领者”与“课程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中小学生正处于长知识、长身体的关键时期,特别在初中阶段,学生正处于青春叛逆期;在高中阶段,学生面对繁重的学业压力,在他们身心发展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心理障碍或心理问题,这些障碍、问题若不消除,轻者影响学生的学习或生活,严重者影响其身心健康。因此,教师应该仔细观察学生的情绪状态,发现学生的不良情绪,给予恰当的指导和帮助,帮助学生树立对价值、人生和世界的正确认识,成为学生积极情感的引领者。
中小学阶段是为学生进入大学学习打基础的阶段,教师在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成为学生知己、朋友的角色的同时,也要进行知识和学习方法的传授,根据不同学生发展的特点和要求,科学合理的设计教学指导方案,引导学生独立地、具有创造性地去学习。同时教师也要善于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通过不断提出问题来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除此之外,在中小学阶段教师应该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掌握学习方法,为进入大学的独立学习打好基础。
高等教育阶段——“创新意识的引路人”与“广泛知识的源泉”
知识经济时代正向我们走来,知识经济的核心是创新,创新需要培养创新型人才。但我国在中小学教育阶段在应试教育的压迫下,导致我国大学生在整体素质结构中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严重缺乏,而作为一名大学教师,在宽松的学习氛围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在我的大学学习生活中我认为有一位教师是我在课堂中最能感受到“创新意识”,这位老师他在课堂中会 组织很多的讨论环节并且鼓励我们提出不同的观点和看法,以此来培养我们的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同时他也鼓励我们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他说:“这样才能将在书本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才能发现理论和现实的差距,从而创新思维才能更加具有科学性”。
大学阶段的学习,并不是基于书本知识的学习,而是涉及各个学科的知识内容,因此,教师既要有广博的知识,又要通晓基本的社会学科、自然学科等方面的知识。同时随着教材的改革,相邻学科的联系日益也加强,文理相互渗透,教师应注重与其他学科的沟通,形成“大教学观”。
http://www.dxsbao.com/art/41062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