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这个社会里,任何一个在母亲的葬礼上不哭的人,都有被判处死刑的危险。”这是阿尔贝·加缪在《局外人》标题下写下的一行文字,也是吸引我读这本书的直接缘由。一开始我并不了解这句话是什么,只觉得荒谬。可随着剧情的发展,恍惚中我猛地想起了这句话,胸口也一阵疼痛。我终于明白这句话了!可默尔索的故事也真的因此而结束了……
文中默尔索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人。读《局外人》期间,我对他的看法,随着剧情的起伏,有过很多变化。一开始,我特别讨厌他。他确实没有那么孝顺:他不记得母亲有多大年纪,他一年都没有去看望母亲,甚至在母亲去世的时候,他都没有特别的触动,居然还在回家的第二天就与一位女郎共度良宵。但后来,我觉得他有些有趣,原来这些并非他故意表现,他本来就是这么无感:女郎倾心于他,他也不愿意为了讨好人家而谎称他爱她;朋友让他作证,他也没有表现拒绝或同意。甚至当他被指控时,他也不那么在乎,当预审法官企图“教诲”他时,他总是走神,而原因竟然首先是“是因为我感到很热,又因为他这间房子里有几只大苍蝇正落在我的脸上”,最后才是“还因为他使我感到有点可怕。”随着剧情的推进,我慢慢开始可怜他了:作为一个社会规则的“局外人”,他因为自己的过错,而使人们用与犯罪毫不相关的“事实”不断加重定义他的罪行。他真的因为自己的执著,放弃了最后一丝生机,不耐烦地期待起了死亡。
默尔索并不是冷酷无情的人,他只是拒绝接受这个社会的规则。他拒绝说谎,因为说谎不仅意味着说假话,更意味着说真实之外的东西;如果我们以人的感情为例的话,说谎就意味着说真实之外的东西。默尔索只想展现出真实的自我,他拒绝隐藏自己的感受。喜欢就是喜欢,没那么难过就是没那么难过。阿贝尔·加缪在1956年版序中评价道,“他怀着一颗赤子之心,迷恋着照不出阴影的阳光。”这句话是我全文最喜欢的一句话,也是默尔索最真实的写照。
可照不出阴影又如何!事实上,我很敬佩默尔索的赤诚与勇气。这是一个毫不装腔作势、愿意为了真实而死的人。我真心觉得,肯坚守心中的真理,一直走下去的人真是少之又少。这是一个有趣的灵魂。我更愿意他是一个现代人,因为我很庆幸,当代的法律显然不再那么不严谨,现代的社会,显然也变得更加包容开放。若放在当代,他大概是一个“三观正直”而不做“墙头草”的人。他不会被主流媒体评论“带节奏”,始终坚持自己的一套观点,有着自己的一贯作风。他大概还是会被制度的执行者厌恶,但他也一定是很多人心目中的“宝藏男孩”吧。但我回过头一想,不遵守社会规则在大部分时期都无伤大雅,可到了刀尖,执著是否依然太过危险?
不然,还是不要开那一枪吧。若不是那一枪,又怎会有接下来连续的四枪,又怎需因此将他喜好的“照不出阴影的阳光”如此这般赤裸裸地呈现在无可救药的凡夫俗子之前呢?
唉,也罢!
http://www.dxsbao.com/art/40885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