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校园文学 >

总有不期而遇的温暖

来源:北京科技大学 作者:邓婷

2020,伴随肆虐全国的新冠而来的,还有病魔的噩耗,19岁的小鱼干远比同龄的我们更加勇敢、坚强。

曾经爬七楼都不带喘气的自己,突然连仅仅四楼都爬的力不从心了,双腿变得浮肿,身体开始发胖,连走路也变成了让人大喘气的运动,病魔正在一点点侵入小鱼干的身体…

从家附近的诊所,到小县城的医院,再到岳阳的大医院,检查的过程最是让人感到煎熬。最终,确诊病历上写着的急性淋巴b细胞白血病击碎了心中的那一丝侥幸,甚至是活下去的希望。

人世间多艰难,所幸总有你们陪伴。

尽管岳阳的医院拒绝了提供治疗,尽管被告知小鱼干时日不多,一家人却从未有过丝毫放弃的想法。或许步履已经蹒跚,脸上爬满皱纹,青丝也已变成白发,小鱼干的爷爷奶奶却仍像小时候陪伴她长大那样,拉着她的手一起面对生活的狂风暴雨与艰难险阻。

确诊的第二天,两位年迈的老人,便带着小鱼干,跨越一千多公里,来到了北京陆道培医院就诊。这是一家血液病专科医院,也是一家私立医院,而这,意味着高额的费用。无数的人在这样一笔费用前选择姑息治疗,眼睁睁地看着生的希望被一点点碾碎,恐惧着生命的倒计时会在哪一个刹那走到零。

小鱼干也曾问过爷爷奶奶当初来的时候为什么没有考虑这些。

“我们当时心一下子提到嗓子眼儿,一心想着带你去最好的医院,赶紧把这个病治好,哪里会去想那些,走一步算一步吧。”

爷爷奶奶的回答里,尽显无限的爱。心中之所想,唯有小鱼干身体安康,为了给小鱼干最好的治疗,他们拼尽全力抓住一切可能,哪怕机会渺茫,也不惜代价。

求医,说到底是一个人的苦旅。

求医是一场苦旅,异地求医更是如此。跨越千山万水的艰辛,初到大城市医院的迷茫,异地他乡的孤独,人情冷暖与世态炎凉,希望渺茫与多重压力交织,足以让一个人坠入绝望的深渊。

治疗期间,小鱼干二十四小时都在输液,需要服用十五种以上的药物,每天花费一万多元,而这些仅仅是一些外在压力,求医过程中更多的,其实是心灵的煎熬。

小鱼干来自一个离异家庭,与父母之间那种炙热温暖的关系,是缺失的。相比父母,是爷爷奶奶为她编织了岁月美好,让她被安稳的爱着,成为困境中强大的支柱。

治疗期间,爸爸不得不留在老家,一边照顾着年幼的弟弟,一边四处凑钱,依靠跟别人打一些小工以缓解巨大的经济压力,只有爷爷奶奶陪同在北京照顾,而爷爷已经有75岁了,奶奶又不识字,很多时候都是小鱼干自己忍着病痛进行一些手续的办理。尽管压力很大情绪也有很低落的时候,小鱼干却并不喜欢向朋友们倾诉。她会常常思考自己是不是每天都在向朋友们传递一种负能量,她说,“他们可能每个人的心情也没有很好,我也不会给他们带来负能量。”同时,性格慢热的她也不太愿意和主治医生谈起这些。于是,她选择把所有的事情全部憋在心里,一个人默默忍受,或一个人写日记,将所思所想倾诉在备忘录上。

都说久病无孝子,患难见真情,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时就这样被利益轻而易举的扭曲,脆弱得不堪一击。一场大病,足以把人情冷暖展现地淋漓尽致。

面对这样鲜活却脆弱的生命,有人在拼尽全力呵护,有些人却留下那些冷漠无情的话——你都活不过今年过年,根本就没有必要治了,你就别浪费钱了;有些人散尽家财只为能够帮上点忙,有些人却满心算计着你会不会找他们借钱,这个病要100多万,你以后能不能还上?有些人在这个家庭最艰难的时候选择撇清关系远离,又在劫难之后选择重拾这份血缘关系;有些人不曾远离也不曾靠近,只像个陌路人般冷眼旁观。

总有不期而遇的温暖和生生不息的希望

每个人的生活中,总有不同的坎,但如果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身边总有温暖的瞬间。就如同安东尼所说,人生,总有不期而遇的温暖,和生生不息的希望。

“一开始过去可能会比较孤独,因为人生地不熟,但后来你会发现其实这个地方是个很温暖的地方。” 即使是在北京有很多很痛苦的回忆,小鱼干对于北京的印象仍然是,一个最具有人情味的城市。尽管正经历着生命的苦痛,小鱼干仍保持着坚强乐观,在平凡日子里努力捕捉身边的温暖。

当我们问小鱼干,在去燕郊求医的经历里,有没有哪一段让她觉得特别难忘时,她的回答是,还挺多的。

初到医院时,住在旁边叔叔就向什么都不会的小鱼干一家伸出了援助之手,他帮着办理住院手续,忙前忙后。同乡会——外地求医者的小家,那些素不相识的陌生人在小鱼干需要帮助的时候出现,化作“骨肉亲人”,比某些亲戚更关心她。这些一点一滴都让困境中的小鱼干处于异地他乡的孤独感一丝丝消散,让她感受到人世间的温暖。

生病的时候,小鱼干已经毕业了。毕业班的老师却瞒着她邀请所有同学加入了一个群,在群里为她筹款。那筹集的5200块钱,承载着美好的寓意,也带着同学们的关心与鼓励。

精神排异时,小鱼干眼前每天都会出现各种幻觉,并伴随着头痛,晚上也常常失眠。经济压力也一样令人窒息,小鱼干甚至可能交不起第二天费用了。

此时,无言的爱就在这低谷中慢慢弥散,托起那飘忽不定的未来。附近的各种病友主动帮忙筹款,基金会一个阿姨的同龄孩子陪她唠家常带她上网课,小家的仙姐同她一起度过第一个他乡的新年…回忆起这些,小鱼干的语气里尽是感激,她说,我感受了一种温暖,一种关心,就觉得特别感动。

有一颗善良的心,眼里便满是温柔与善意。那些温暖,化作支撑生命的安全力量,生生不息。在采访的最后,小鱼干说,我也经历过那种特别绝望的时候,但是都过去了,如果我的经历能够帮助到别人的话,其实我还挺愿意的。

我们相互陪伴 终于要度过这场大灾难。

2020年10月,小鱼干成功完成了骨髓移植手术。

黑夜即使漫长,也阻挡不了曙光。那些要咬着牙告诉自己再坚持坚持的日子,都过去了。

在小鱼干的选择里,我们看到人性熠熠生辉,看到人的坚韧与人间的大爱。

病魔面前,19岁的小鱼干是一个普普通通,希望家人和自己过得更好一点儿的女孩儿,更是一个咬着牙不放弃希望的英雄。

http://www.dxsbao.com/art/40176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湖北学子三下乡:探秘马集甜柿,引领发展新潮

本网讯(通讯员高林静)为了引领马集村甜柿产业的发展新潮,7月8日,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志远”志愿服务队抵达荆门市栗溪镇马集村。队员们深入甜柿基地,详细记录甜柿的采摘和储存方法。紧…… 高林静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湖北学子三下乡:情系马集甜柿,推动乡村繁荣

本网讯(通讯员高林静)为了推动马集村走向繁荣,7月8日,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志远”志愿服务队走进了荆门市栗溪镇马集村。队员们在甜柿基地仔细观察,记录甜柿的病虫害防治措施。然后,与…… 高林静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湖北学子三下乡:聚焦马集甜柿,共筑振兴之路

本网讯(通讯员高林静)为了助力马集村甜柿产业踏上振兴之路,7月8日,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志远”志愿服务队来到了荆门市栗溪镇马集村。队员们踏入甜柿基地,认真记录甜柿的生长周期和产量…… 高林静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湖北学子三下乡:调研马集甜柿,描绘乡村蓝图

本网讯(通讯员高林静)为了描绘出马集村的美好乡村蓝图,7月8日,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志远”志愿服务队抵达荆门市栗溪镇马集村。队员们到达后直奔甜柿基地,专注地参观并详实记录甜柿的品…… 高林静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湖北学子三下乡:走进马集甜柿,点亮乡村希望

本网讯(通讯员高林静)为了探寻马集村甜柿产业的发展奥秘、点亮马集村的乡村希望,7月8日,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志远”志愿服务队前往荆门市栗溪镇马集村。队员们在甜柿基地里认真参观,仔…… 高林静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湖北学子三下乡:探索马集甜柿,助力产业振兴

本网讯(通讯员高林静)为了推动马集村甜柿产业的蓬勃发展,7月8日,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志远”志愿服务队走进了荆门市栗溪镇马集村。队员们首先来到甜柿基地,用心观察甜柿的生长态势,详…… 高林静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湖北学子三下乡:马集甜柿产业之访,助力乡村经济腾飞

本网讯(通讯员高林静)为了探寻甜柿产业与乡村振兴之间的奥秘,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志远”志愿服务队于7月8日走进荆门市栗溪镇马集村,进入甜柿基地进行实地考察,与乡镇干部及当地种植户…… 高林静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湖北学子三下乡:调研马集甜柿,托起乡村致富梦

本网讯(通讯员高林静)七月八日,暑气熏蒸,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志远”志愿服务队迈入了荆门市栗溪镇马集村。队员们此次的关键工作是对马集村的甜柿产业进行调研,与农业专家及当地果农…… 高林静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本草社】“药”韵新生,创意“瓶”行——中医药文化创意大赛圆满结束

文字:曹欢尹思图片:张权威尹榆婷审核:唐后媛来源:本草社为传承千年中医药文化瑰宝,让更多人领略其天人合一的智慧、药草…

“魔幻光影 时空之旅” ——宾谦魔术协会开展魔术主题活动

“四月深涧底,桃花方欲燃”,在这个春意盎然的四月,为了梳理魔术发展史的核心脉络,展现传统技法与科技创新的碰撞,一场别…

志愿青春暖社区,助理服务筑和谐

近日,桔子洲街道湖大社区、师大社区和新民路社区迎来了一批特殊的“社区助理”——公管院学子志愿者。他们积极参与社区志愿…

星火遵忆志愿宣讲团赴社区宣讲

中国大学生在线网4月24日电(通讯员汪祥)安徽工业大学星火遵忆志愿宣讲团走进阳光雅居社区,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遵义会议精…

星火遵忆志愿宣讲团赴企业宣讲,传承红色基因 赋能企业发展

中国大学生在线网4月26日电(通讯员汪祥)安徽工业大学星火遵忆宣讲团第9次宣讲活动顺利展开。作为长征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最新发布

北京科技大学“灰雀”京榷医疗移民调研实践团——走进“医疗移民”
2021年8月,北京科技大学“灰雀”京榷医疗移民调研实践团共12名成员开展了为期14天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由于疫情影响,此次社会实践临时改为线上开展,团队成员们通过腾讯会议等平台对数位医疗移民或其家属进行…
“星火点亮八皖大地,助力乡村红色振兴”暑期实践活动
为庆祝建党100周年,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结合2020年省级重点暑期社会实践团队“点亮八皖云端红色大地,用青春焕发出革命的光芒”的实践基础,在对安徽省135家红色文化基地的探访经历下,再次深度发掘…
探寻数据之道,把握群众之声——山东大学“鸿蒙披星”调研团线下调研活动系列之一
“鸿蒙披星”调研团聚焦鲁鄂地区,综合调研对于鸿蒙系统的反应及评价。整理分析地区信息,探究“鸿蒙系统”推广应用情况,并以鸿蒙为切口进行物联网、网络安全、隐私权和法律适用等多维度分析,探索技术垄断…
中牟烈士陵园——不可磨灭的先烈
为了深入了解革命历程,深刻体会红色精神。中国石油大学“红色征程”实践队队员于8月16日前往河南省中牟县烈士陵园参观,缅怀先烈。实践队员从正门进入陵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金色的毛泽东的雕像以及雕像后面…
助力乡村振兴,建设美丽农村
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及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同时也为了亲身感受“乡村振兴”战略…
湖北学子三下乡:七彩假期,“圆梦工程”助力乡村少年宫发展
为切实加强对少年儿童的关爱保护,促进少年儿童身心健康成长,引导和帮助他们度过一个充实的假期。7月20日湖北汽车工业学院萤夏志愿小队到土关垭中学少年宫开展“七彩志愿行”暑期社会…
三下乡暑期实践,萤火点点,传播希望
盛夏七月,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教师教育学院的“萤火之行”支教小分队前往泰州兴化市戴窑镇唐子村进行“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除了最基础的语、数、英三门课程外,为了培养孩子不同技能,满足孩子不同…
续红色血脉,筑乡村振兴
近年来,乡村振兴精准扶贫等成为中央农村政策的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开局,乡村振兴的嘹亮号角已经吹响,大学生作为有知识有担当的群体更应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2021年7月18日安徽工业大学能源与环…
暴雨虽无义,携手共筑情
《暴雨虽无义,携手共筑情》七月底的一场暴雨打破了河南省盛夏的宁静,深过膝盖的积水、四处塌陷的路面、村内淹没的农田,无一不牵动着人们的心。暴雨过后,我们收整行装按计划前往焦作市武陟县进行为期六天…
传承百年伟业,砥砺奋进前行
历史总会给人以智慧启迪,赋予人们继续前行的力量。今年,我们迎来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也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所干部培训学校——湖南自修大学创办100周年。湖南自修大学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培养革命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