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滩 漫游
“春雨绿阴肥,雨晴春亦归。花残莺独啭,草长燕交飞。香箧青缯扇,筠窗白葛衣。抛书寻午枕,新暖梦依微。——文徵明 《四月》”
四月,追随着春末的脚步,融入了初夏的怀抱。婀娜的垂柳起舞在轻柔的春风里;暖醇的阳光细抚着涓缓的溪流;清脆的蝉鸣拨动着万物的心弦;连绵的梅雨滋润了艳丽的四月。芳菲侵染四月天,如诗如梦胜人间。
惠风和畅,碧波荡漾,湖光山色,水光接天,此时此刻我驻足在江岸,浪花轻轻的拍打在脚上,寻觅着微风的爱意,倾听着江水的鸣语。一路沿江,漫步滩涂,走走停停,粼粼波光的江面在晖阳的映衬下更加旖旎迷人,桥下轮渡悠然缓慢的穿过,宛若给幽幽的江水带来些许乐趣。随风摇曳的五彩风筝掠过江面,偶尔掀起浅显的江痕,随后又调皮地投入蔚蓝的天空,与群鸟嬉戏。宁静的时光,惬意的享受,不禁让人遐想万分。这或许就是四月的温柔与美好,既没有六月的热情似火,也没有三月的一春芳意,但她能将世间最美好的感受给予世人。
晴川阁 遇见
“大江唯此绝,龟蛇拱抱,胜境秀江滩。问禹功矶上,故楚春秋,多少入遗镌?牌楼重殿,过亭园、关锁轻寒。入翠微、幽篁瘦石,妙趣得心宽。 和暄,桥驰高铁,岸列云帆,惹登楼人赞。东逝水、今来昔往,流韵毫端。沉浮逐浪随他去,向冷风、犹自凭栏。高塔下,冬阳正照晴川。——温国庆 《渡江云·游晴川阁》”
在这样一个温柔的四月天里,我与晴川阁就此邂逅。 踏入院内,朱柱红墙,雕像彩绘,重檐勾栏,金铭映书,每一处结构,每一刻印记都惊艳到我。直入禹稷行宫内,天井之下映入眼帘的是一口铁鼎,檐顶悬置“德配天地”的牌匾,放眼望去一坐铁牛置于殿前,殿内中央直立大禹塑像,背衬《禹迹图》,周围镌刻的金文陈列着大禹治水的相关资料和记载,用于祭祀与观摩,此刻的我也深深的被这番景象所打动,威严的禹像供世人观仰,不由的想起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他带领百姓治理洪水,挖通渠道,终于通过三代人的努力将洪水引入大海,此后部落和平,四州安定,百姓安居乐业,这是他功不可没的贡献。
穿越廊庑,来到晴川阁的侧门,整个阁楼分为上下两层,不禁被楚文化的气息所感染,飞檐铜铃依风作鸣,两端的龙形饰件活灵活现,灰瓦净墙与朱漆长柱相互映衬,梁拱上的灯笼为这庄重严谨的气氛增添了一份诗意。精雕细琢的刻字和遍布殿体的彩绘融为一体,毫无违和。置身其中,犹如文人骚客般感叹人生喜悲,领略大好河山。
晴川阁不愧有“楚天第一名楼”的名称,北临汉水,东濒长江,与武昌黄鹤楼隔江相望,唯一一处临江而建的古迹,四方之景,八面之原尽收眼底,一览无余。虽历经数年,几经废兴,但晴川阁仍屹立在荆楚大地之上,屹立不倒。由势而观,甚至可以清晰的看见壮观的长江大桥,悠久古老的黄鹤楼,气势磅礴的长江。不禁让我想到百年前这将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呢?那时的古人会不会纵观全景,倚靠阁栏,远眺江面,一曲悠吟的诗词脱口而出,述尽心中所感所念。
户部巷 寻觅人间烟火
“每到时节佳,或对饮美食,一一俱上心,归期当屈指。——孔平仲 《代小子广孙寄翁翁》”
踏出青园,我与晴川阁就此别过。在轮渡的汽笛声,我望向辽阔的江面,星星点点的波光映衬着江面,与江滩渐行渐远,在繁忙的路线辗转中终于来到户部巷。美食的集地,吃货的天堂。颇有名气的武汉小吃街,不禁令人口水直流三千尺。
民以食为天,美食最能治愈人心。软糯可口的章鱼小丸子,酥脆带感的脆皮五花肉,Q弹地道的酱香猪蹄,清爽解热的冰粉,香辣沁人的北京爆肚,味料十足的炕土豆,以及为追寻美味而不顾一切排起长龙的顾客。味觉的刺激感与此时热烈的人潮相呼应,喧嚣和热闹或许是此时此刻最合适不过的形容词。漫步在香味四溢的巷道里,追寻当地的生活气息,寻觅人间烟火,穿梭在拥挤的人流当中,逐渐迷失方向,好像忘记了此行的目的。走过大街小巷,穿过密流人海,享受美味也变得没有那么重要了,而是渐渐地被这座城市蕴含浓郁的本土气息所打动,勤劳的人民用双手去创造幸福生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井然有序。走入巷道的尽头,陈旧的老房屋的排列在周围,层层叠叠,紧密相连。狭窄的巷道和胡同,嬉戏打闹的孩童,随意唠嗑的妇人,无不充斥着生活的情调,让我遐想万分。人生或许就应如此,安逸闲适,自由自在。走出巷道,驻足停看,值得羡慕的也不过是这样简单的生活罢了。
时间悄然划过,夜色降临,短暂的散心告于段落,整理好自己的心情与思绪,收拾行囊,明天将会是新的旅程,前方,向前看,因为未来,还会有更有趣的事情在等待着我们。
http://www.dxsbao.com/art/39348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