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与孤独》是琦君的另一本散文集,我更愿意化用这本书的名字用“爱与烟愁”来概括《烟愁》的主题。《烟愁》是台湾作家琦君的第一部散文集,在台湾创下52次重印纪录,被台湾联合报副刊评为“台湾文学经典名著”。台湾当代著名作家白先勇用“看琦君的文章就好像翻阅一本旧相簿,一张张泛了黄的相片都承载着如许沉厚的记忆与怀念,时间是这个世纪的前半段,地点是作者魂牵梦萦的江南。琦君在为逝去的一个时代造像,那一幅幅幽幽的影像,都在诉说着基调相同的古老故事,温馨中透着幽幽的怆痛。”评价《烟愁》。在《烟愁》这本书里琦君为我们讲述了她的童年、故乡、家人、朋友之间的故事。琦君的散文﹐温暖而平和,在她的笔下人性中的丑恶好像都被抽走了﹐彼此的面目都变得和善起来。
1949年琦君因战乱政治等原因离开故土来到台湾,自此在台湾生活了几十年。琦君自述:“我们从大陆移植来此,匆匆将三十年。生活上尽管早已能适应,而心灵上又何尝能一日忘怀于故土的一事一物。” 在作《烟愁》时,琦君已然离开故土,生活在台湾。“故乡、母校,都在遥远的那一边。”于是不可避免的《烟愁》里夹杂着琦君对故土、故人如烟般的思愁。台湾没有一丝冬意的冬天让作者想起家乡的晒暖暖,“飘雪花与雪后晒暖暖的情味,就只能在梦中追寻。故乡呢,也似乎离得更远了。”。来到举目无亲的台湾依靠烟度过的时光也不由得勾起了琦君的乡愁,“一缕乡愁,就像烟雾似的萦绕着我,我逐渐体会到烟并不能解愁,却像是酒似的,借它消愁而更愁了。”。在台湾多年,不但吃不到柑子也见不到亲人“那些琐琐碎碎的旧事,就不免时时萦绕心头了。”。又圆又大的茶山杨梅、甜中带苦的永嘉瓯柑、夹着红糖撒着芝麻的月光饼、雪后矮墙头上的晒暖暖、女孩子们比美的喜宴是琦君对故乡的思念之愁。历经兄妹弟三人之手的小金盒子是琦君对早夭的哥哥和弟弟的无尽思念。酒杯、毛衣和妈妈的菜是琦君对父亲和母亲深切的怀念与思念。“我若能忘掉亲人师友,忘掉童年,忘掉故乡,我若能不再哭,不再笑,我宁愿搁下笔,此生永不再写,然而,这怎么可能呢?”正是因为琦君忘不掉亲人故友、忘不掉童年、忘不掉故乡,因此她笔下的《烟愁》也就不由得笼上了烟愁。
梁实秋先生在《论散文》里提到“散文是没有一定的格式的,是最自由的,同时也是最不容易处置的,因为一个人的人格思想,在散文里绝无隐饰的可能,提起笔来便把作者的整个的性格纤毫毕现的表示出来。有一个人便有一种散文。正如喀赖尔翻译莱辛的作品的时候说:‘每人有他自己的文调,就如同他自己的鼻子一般。’”《烟愁》里的作品都是琦君人生体验和人生哀乐的自然流露。琦君将自己人生历程中的不幸最终咀嚼成自己人生中的欢乐, 这需要相当的勇气和智慧, 这样回首时的豁达, 不是一个简单粗糙的灵魂能够做到的。因此虽然经历了兄弟双双早夭、父母先后去世、家庭败落、社会动荡飘摇,琦君表现出来的仍然是对世界的热爱,这种爱也体现在《烟愁》书中。《烟愁》散文的主题是多角度的,但所有的文章都凸显了“爱”之一字。小小的杨梅串起了童年吃梅子的任性快乐和对去世父亲与劳累大半生母亲的怀念与爱。一只金盒子是琦君与早逝哥哥弟弟的手足之爱。酒杯是父亲的一片爱女之心;一件藏青色的毛衣是母女情深。鲜牛奶代表着琦君与庶母的和解,是“爱的领受与赐予”。一张月光饼、一只瓯柑承载的是对故乡的爱。两块银元、一块猪油糖年糕是对亲戚邻里的仁爱。小金鱼与鸭子是对生命的慈悲与爱。“永恒的期约”、“不见是见,见亦无见”是对恩师的爱。橡皮日戳、秋扇是对平淡生活的热爱。琦君的文字都笼罩在爱的光芒下,即便在一些文章里有忧有伤,在琦君独特的文字叙述下反而更显得爱的可贵。
《烟愁》里琦君的文字可以称得上是“他只用平常的字,务求明白,不喜欢勉强粉饰的装点。他的古典的文字带着一种古老的斑烂,古香古色充满字里行间,显着一种欢畅的神情,美而有力;好像一阵和风从芬芳的草茵上吹嘘过来一般……”在《烟愁》里你看不到琦君用堆砌辞藻描写人或物。启蒙老师是“脖子下面挂了一串长长的念佛珠,身上仍是那件蓝布大褂。”“他的蓝布大褂在风中飘呀飘的,闲云野鹤似的,不知飘到哪儿去了。”《烟愁》在遣词造句并不花哨反而大量运用诗词,文字也就别有一种古典美。父亲收到爱女所赠的小瓷杯时一句“只为爱女更瓷杯”;我散步江滨“望着滔滔江水,亦不免有‘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苍茫之感。”;想到已逝恩师时“可我仍禁不住想,他在‘大去’的一刹那,真进入了‘智境俱泯灭,寂然天地空’此境界的话,那么他的灵魂亦不会飞越重洋,寄我一梦了。”另一方面,琦君的文章几乎不夹杂政治色彩,且语言中掺杂俚语俗语,既极大地丰富了散文的表达内容,同时形成了一股淡淡的乡土气息。例如文章中的“哩”“道地的”“肚才很通”等等,虽然文章中夹杂地方词汇但又不生僻晦涩,自有一股子返璞归真的味道。
琦君在后记“留予他年说梦痕”里写道:“书名‘烟愁’,这是集中的一篇。我对这两个字有一份偏爱。淡淡的哀愁,像轻烟似的,萦绕着,也散开了。那不象征虚无缥缈,更不象征幻灭,却给我一种踏踏实实的、永恒之美的感受。”琦君把人生经历的苦痛与不幸与对人世的爱与温情交融精炼,最终以《烟愁》的形式呈现在我们面前。《烟愁》交织着一个大陆去台作家的愁与爱。我想琦君用《烟愁》给我们传达的应当是这样一句话:“人生原是甘苦参半的,这味儿又岂不隽永。”
http://www.dxsbao.com/art/39235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