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拾级而上,太阳还未刺眼,趁着烈日还未当头,一船,一路途,随风逐浪,跟随海波摇曳,盛夏笼罩着鼓浪屿,循着历史的痕迹,海风轻述医史,去寻找生命的希望。
落于厦门半岛西南的鼓浪屿角仿佛是上帝遗落南方的明珠,跟厦门岛仿佛两颗相互绕行的行星,鼓浪屿树林荫翳,这里从不缺乏绿意,也不乏生命的气息,现在的凤凰花早已落败,但鼓浪屿的凤凰花依旧在枝头绚丽夺目地绽放着,这里的红色记忆并无血腥的味道,反而带着一股生的希望,生而热烈。
从钢琴码头下船,沿着海岸线慢慢前行,步入树荫后的不远处便是位于鼓浪屿鹿礁路1号的博爱医院,倘若不是看见了石碑,我一定不能分辨出来这就是博爱医院旧址,建筑外墙浅米黄色涂刷与深米黄色的釉面砖边缘装饰相配合,是朴素、简单、舒服的感觉。就在海岸边上的博爱医院门口摆放着一些岛上土著居民的打鱼用具,里面还摆放着两把很休闲的靠背座椅,淡淡的海腥味给这个建筑增添了不一样的风味,带上了海岛的气息。
在鼓浪屿申遗时还作为展区开放,用展览的方式,切实地展现了博爱医院的用处。尽管现在已经撤掉了展览,里面大部分的墙面还是相对完整的,白色墙面贴上绿色的小砖块,甚至有种小清新的感觉,是一种极具现代风味的医院,典型日式建筑,内部以日本格调为主,门窗有圆拱,多为平窗,整体造型朴素大方、具有特征景观价值。倘若不知,可能还觉得这会不会是某户人家的私宅,而它的主人和设计者一定有着超乎常人的品味。
现存鹿礁路海边的博爱医院是一座大型综合医院,是厦门20 世纪30 年代医疗设备最完善、技术力量最雄厚的医疗机构,曾经的生命或许在这里诞生,又或许在这里被拯救,不管怎样,这里的希望依旧热烈地绽放着,毕竟这处的凤凰花是岛上最艳的一处。
离开博爱医院后,大概看了眼下一处被称为闽南西医“黄埔军校”的救世医院地址,便一头扎进鼓浪屿的羊肠小巷四处穿梭。随意地走,偶尔看看地图,以确定自己走的方向没有错误,最后抵达了救世医院。
救世医院有着它自己的故事,郁约翰也许冥冥之中就与与鼓浪屿有着牵连不断的联系。郁约翰的母亲小时候最为珍爱的礼物,便是她父亲航海归来从厦门带来的一个手工编织小提篮,这也许为郁约翰的未来指引了方向。1888年,郁约翰以归正教会传教士的身份,远渡重洋来到厦门鼓浪屿,在这里他很快学会了闽南语。随后,当他再次回到鼓浪屿,便救世医院总院从小溪迁到鼓浪屿河仔下。同年4月,鼓浪屿第一所综合性医院——救世医院落成,郁约翰任院长,救死扶伤的西医事业也由此拉开了序幕。郁约翰来自教会,救世医院也体现出当时特有的教会医院色彩。但在1910年鼠疫横行的春天,郁约翰不幸染病,在远离家乡万里的鼓浪屿停止了呼吸,他用最后的闽南语轻声说着他热爱的鼓浪屿和他倾注半生的事业,最后被葬于鼓浪屿传教士墓地,鼓浪屿成为他灵魂永久的栖息地,这个长着西方面孔的传教士已经将血液和灵魂融入了鼓浪屿。
随着厦门城市的飞快建设,尽管鼓浪屿有着浓烈的商业气息,但依旧有着它不发达的一面以及淡淡的本土的闽南风味,岛上除了巡逻的车几乎没有发达的现代工业诞生的交通工具,尽管这里亮起了厦门第一盏电灯,但很多都需要靠人力驱动。近代以来鼓浪屿的医疗发展史以及这些医疗遗址的发展历史,尽管现在的医疗旧址大多都没有开放,有的也还未完全修整,但它西式的建筑,以及历史的街区依旧是它最核心的部分,仿佛是鼓浪屿的神经系统,一块苍老的门牌背后是时间的思考,在粉刷后的墙背后依旧有着它的历史遗迹,周围的凤凰木一年四季依旧荫翳,绿绿葱葱满是生命的气息,是生的希望,也代表着我们医疗事业的蓬勃发展。
http://www.dxsbao.com/art/38517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