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
摘要
中小学阶段是一个极其特殊的阶段,个体自从儿童进入青少年阶段,身心发展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中小学生成长的这一时期是人生中的一个非常激动混乱的时期,也是人的行为、性格以及智力等心理素质迅速发展的特殊时期。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素质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主要包括生理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相对而言,传统教育对前三种素质相对重视,而对心理素质的培养则未纳入学校教育的目标,长期以来被忽视。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心理素质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受到教育界乃至全社会的普遍关注。
关键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重要性,原因分析,解决措施
一、原因分析
因为身体的全面发展与性的需要的形成,青少年产生了成人感,出现了强烈的独立需要。这就是青少年时期的新需要与其心理成熟水平及社会地位水平的矛盾,导致了他们在各方面表现既不同于儿童,又有异于成人的心理特点,这使他们容易进入心理不平衡状态而又最不容易通过自我调节或寻求成人疏导以得到解脱。个人心理处于不平衡状态的青少年,往往易于接纳不良的规范,从而形成不良的品德。现在农村的中小学生因为年龄偏小,缺乏社会生活经验,情感意志缺乏锻炼,情绪不稳定,思维不成熟,一旦遇到挫折,就会产生不良的心理想法。
1.1个人因素
随着年龄的增长,独立意识的增强,青少年与社会的交往越来越密切,他们渴望独立的愿望日益变得强烈,社会交往、发展亲密的伙伴关系是青少年一种精神需要。因人际关系压力而烦恼的年轻人通常表现为自卑、过分注意他人评价、容易受到伤害、虚荣心强、怕丢面子等等。同时,一方面,他们要求独立,希望能够摆脱依赖父母的生活,渴望走出家庭,建立伙伴关系,另一方面,又缺乏信心,害怕挫折。尤其是那些性格内向,心理承受能力较弱,而自尊心又极强的青少年,很容易在集体中感到压抑感和孤独感,被这种心理阴影笼罩而不能自拔。家长、教师或心理工作者应帮助青少年改变一些不正确的认知和态度,引导青少年客观分析自己的现状,学会接纳自己,允许自己有缺点,有失败,完善的人不存在,不要过分苟求自己,也不要对外界寄托过多过高的期望,在行动和实践之中增强信心培养。
1.2家庭影响
俗话说,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素质的高低会影响到孩子健康心理的发展。如今,父母的文化素质普遍较低,农村家庭中有很多家长文化没有初中毕业,文化素质相对较低,对孩子的教育武断专横,动不动就训斥或打骂的家庭教育方式,导致离婚率不断增高,家庭气氛温馨减少,还有随着农村劳务输出,有一部分农村父母放弃了对孩子的直接教育,隔代教育更是让孩子的健康心理发展受到严重的影响。其次,父母狭隘的心胸和为人处世的方法,不良的生活习惯和过于溺爱的教育方法等等,都会使其子女形成狭窄的心理等不良的心理状态,影响孩子的健康心理发展,不和睦的家庭环境也会给孩子缺乏安全感,形成害怕和自卑的性格,有的父母不尊重孝顺老人等行为,长期影响也会使孩子养成自私、狂妄、不服从管教的心理行为,影响孩子的健康心理发展。
1.3学校因素
近年来,经历了诸于“马家爵事件”等因许多心理健康产生的伤害事件引起了人们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但在农村地区,心理健康教育实施受很多因素和条件的限制,学校教育还存在着“重智育轻德充,知行不一”的问题,农村家长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普遍存在,因此学校要得到社会的认可应该以应试教育为准则。由于农村中小学资师条件不够,没有专业的心理健康咨询室。在对待学生的问题上,容易产生过激的行为。其次是教师的不良教学习惯也会导致与学生的交往不协调。特别是成绩好的学生嘲笑、欺负成绩差的学生,使得成绩差的学生产生自卑、恐惧心理,导致厌学。而成绩好的学生也容易养成不可一世、横行霸道、唯我独尊的不良想法。升学考试压力、频繁测验考试,学生分数排名等原因,导致竞争激烈,压力剧增,使学生变成休无止境地陷于紧张,焦虑,担忧,挫折等不平衡状态之中。对于不少青少年而言,唯一的任务就是学习读书。中学生学习压力过重,常给他们带来沉重的心理压力,因为学习压力而陷入痛苦的青少年屡见不鲜。这其中不乏重点学校成绩优秀的学生,他们的思想压力常常因为他们对学习现状的不满和不恰当的比较,不能接受自己的现状,过分注重结果,而体会不到学习的兴趣,整个社会、整个学校都在比较的氛围中,要学生真正做到放弃比较,接纳自己的确不易。有些青少年承受不了自己的心理压力,有时会表现出异乎寻常的反抗情绪,形成家庭暴力,有极个别甚至消极自杀。现在全社会都在呼吁给中小学生减压,希望情况会有所好转。
1.4社会因素
随着信息社会的飞速发展,物质文化生活的提高,特别是电视与网络普及,一些黄色,淫秽的东西出现,信息渠道的畅通,社会上一些不正之风,观念的多元化,使一些文化污秽侵浊孩子的心灵,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产生不利和影响。加上有的父母教育粗暴,平时家务农活很忙,没有时间顾及孩子的教育,导致教育的失控,扭曲了他们的思想和心灵。其次是腐朽习俗的浸透。社会上有许多不良习俗,中小学生耳闻目睹,因其好奇心强,模仿性高,辨别能力差,这些严重影响了他们健康心理的发展。
二、问题解决途径和方法
良好的心理素质既是一个人的全面素质的不可缺少的的有机组成部分,又是学生成长的发展的载体。因此学校应该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和整个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不应等同于简单的心理治疗和心理咨询,也不应等同于思想品德教育,而是通过动态的心理教育活动来影响,引导学生对自身探索的自知力和对自身调节的自控力,从而帮助他们的心理健康地成长。学校教育应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成长氛围,让学生在学校这个大家庭里经历被接纳,欣赏,关心,注意。
2.1、加强农村中小学心理教师的师资培训。
教师心理健康水平是直接影响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只有大力提高全体农村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与技能的培训,指导教师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改进教育教学方法,真正关心学生,爱护学生,用适当的方式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掌握学生心态,提出合理要求,指导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帮助学生克服障碍,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健康心理发展。
2.2、以课堂为主,用学科渗透,全方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课堂是教育的主渠道。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各学科中,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有一定的优势,能保证学校全方位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如体育课上利用各种比赛活动去锻炼学生的意志,培养学生克服困难和坚强的斗志,在教学中多用赞赏的语气,鼓励的目光去关心爱护学生,增强学生自信心和成功感。对行为异常的学生更加温暖,用春风化雨般的方法去滋润他们的心田,通过感化行为异常的学生得到矫正。
2.3、组织活动,营造氛围,多形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营造氛围,提高认识,使心理健康教育深入人心,克服一些学生认为心理有问题会被人耻笑的想法。而应充分认识到:出现心理问题是正常,关键是要正确的疏导。学校通过组织各种活动,如:班会、报告会、征文比赛等多种形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让他们学到“学会生活,学习,创造,思维,学会关心,学会自我”为他们全面发展,终身学习,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4、发挥学校、家庭、社会三者结合的教育网络功能,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
家长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规范自己的教育模式,时时处处注意作为楷模,潜移默化去影响孩子。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脱节甚至相矛盾最容易导致学生出现心理障碍。因此学校、家庭间要保持密切的联系,互相支持,对孩子在家,在校的表现要时常沟通,共同讨论适当教育孩子得方法。让学生随时能与老师,家长,同伴沟通,让学生有机会也有场所进行倾诉,改变学生山重水复疑无路的苦恼,共同营造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共同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
参考文献:
【1】赫云鹏,邓倩文,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辅导课程,2016.2
【2】闭锦华,心理学原则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浅探,南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18
【3】陈琦,刘儒德,当代心理教育学,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http://www.dxsbao.com/art/34722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