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国家一直在提倡学校教育要增强传统文化的教育,要求学生教材中增加文言文,诗词的比重。有人会说,这些东西都是古代的文化了,与我们现代生活格格不入,学习这些并没有什么用处,反而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学习传统文化,不仅仅是对先人的追忆和缅怀,了解古人的生活状态,更重要的是传承其中的内涵和文化,而不是让它们随着时间的流逝湮没在历史的风尘之中。与许多其它国家相比,我们的教育可能比较刻板,不能充分激发孩子的天性,但不可否认,在我们学习中,那些优秀的传统文化是独一无二的,是独属于中华民族的,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共同财富。同时,随着经济发展,国际化水平的提高,我国也越来越注重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倡素质教育,强调德智体美全方面发展。孔子在两千多年前就比较全面地提出了素质教育思想。在教育对象方面,孔子提出“有教无类”的原则,主张人不论出身贵贱,不论品行善恶,不论聪明愚笨,不论年龄大小,不论是否有了职业,都可以而且应该接受教育;在教育内容方面,孔子重视品德教育、美育陶冶和体育卫生,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使学生人格得到全面发展;在教学方法方面,孔子先于苏格拉底首创了启发式教学法,他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实行“因材施教”,主张教学相长,以师生共同讨论作为经常性的教学形式。而近代以来,北大校长蔡元培也曾首先提出美育的概念,主张发展美育,推动了素质教育的发展,反过来,一定程度上教育的发展也推动文化逐渐跟随时代而不断更新。
人类社会能从愚昧走到今天的文明开放,是文化教化的结果 ,而文化教化的前提是文化的传递。广义的教育无时无刻不在起着传递文化的作用,而学校教育作为专门的机构,起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文化在与时俱进的同时也在不断地保留精华,去其糟粕,保留下来的传统文化是经历时间检验后的精华,是需要我们去传承发展的。无论何时何地,教育都离不开传统文化,老师负责将前人的文化结晶传授给学生,并随之赋予它新的意义与价值,影响后来人的思想观念,进而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提供新鲜的血液和源源不断的动力。
教育和文化相互包含,相互作用,并互为目的和手段的关系。他们处于同一个层次,都是由社会经济政治所决定的,社会发展不可能没有文化,而社会文化的传递和发展都依赖于社会教育。同时教育也是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虽然我们不能明确知道文化到底包括那些东西,文化的范围有多广,但毋庸置疑的是,教育是是文化的一份子,不同的教育反映着不同的文化背景,文化背景的不同又导致了教育方式的差异。
教育和文化,也许更像是树的根和叶的关系:只有树根深扎于地下为叶子提供源源不断的养分,它才能永无止尽地生长。但不管枝叶多么的繁茂,终究还是无法离开根的滋养。深厚的文化底蕴为教育提供更好的教育基础和方法,同时教育的不断发展也在丰富着文化的内容,使之与时俱进。
http://www.dxsbao.com/art/33361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