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校园文学 >

千古之声

来源:河南科技学院新科学院中文系 作者:张馨

泱泱华夏,泽中建都,中之初,在于河南。周二上午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之下来到了河南博物院。去观赏和了解文物的魅力。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将。人之好我,示我周行。呦呦……”正在我看的入迷的时候,耳边突然传来一阵阵悠扬的歌声,这歌声伴随着琴瑟争鸣让我沉醉,仿佛一阵漩涡将我卷进其中。“不对劲。我不是在观看文物吗,怎么会有歌声?咦,周围的人都哪去了,怎么就剩下我一个人了,箫箫呢倩倩呢,我的室友都去哪了?”原来热热闹闹的博物院突然只剩下我一人了,现的空荡荡的,歌声依旧在我耳边徘徊,为了弄清楚是谁在唱歌,人都去哪里了,我顺着歌声传来的方向走去……

“嘻嘻,你看,她进来了”

“真的是她呀”

“她好高呀”

“嘘,别说话,小心被她发现了”

我的耳边传来了一阵阵窃窃私语的声音。“可是周围又没有什么人,难道…”突然我觉得眼前的文物有些不对劲,“刚刚那个小俑人是不是动了一下?”我靠近了一些,看着眼前这群做工精巧的乐俑,“难道是我想多了吗?”。

“你好呀!”

“啊,谁,谁在说话!”我哆哆嗦嗦的问到。

“嘿嘿,是我们釉陶乐俑”

“啊,真的是你们,你们可以说话吗?”

“当然了,我们可是乐者”

“别忘了我们,还有我们,我们是灰陶百戏俑,我们是舞者呢。”旁边的一群小人争着说。

“你们都是汉代的文物吗?”我呆呆的问到。

“当然了,我们釉陶乐俑群是公元前221~公元前581年的西汉文物”整个俑群中有体型最高大的那个俑人说到。他两手平伸,上身着绿白 色宽袖紧身短衣,下着褐色长裙,面部表情认真而凝重,应该是乐队指挥者。

“我们可是河南济源泗涧沟西汉墓葬出土的哦。一共七个人,你看后排着3人为乐队,就是头梳椎髻,脸上涂的白白的,身上穿着红色深衣,跪坐在地上的那三个人。他们吹奏的乐器可是埙、排萧呢。可厉害了,刚刚你听到的音乐可是他们吹奏的呢。还有我们前排的二人就是头戴冠,身着红色深衣的,别看他们体型较小,刚刚的歌可是我们一起唱的,好听吧。”向我解释的那个俑人在最左侧,跪地而坐,他双手击打着节拍,也是身着红衣,笑的十分灿烂。

听了他们的讲解我知道了他们这组陶俑为我们研究汉代音乐发展提供了重要信息。我十分敬佩,也什么羡慕他们历经了千年的历程,见证了帝国霸业。他们说他们每一个文物都有自己的灵魂,都是可以交流的,如果我想了解的更多的话可以和那些文物聊聊天,他们是十分期待的。听了之后,我迫不及待的想要去了解其他文物的故事。

向他们告别之后,我来到了第三展厅——西周时期,见到了“匍”雁形铜盂,这是西周酒器。有一个圆雕铜人,站在雁尾上。双手抱住器盖上的环形钮,双脚之间有横梁,与雁尾上浮雕牛头饰顶端的环钮相衔接。这个铜人发型为竖髻,高绾于头顶,发丝细密而整齐,面庞消瘦,五官清秀,上身赤裸,下身着十褶裙,腰束饰有连续菱形纹饰的革带,脚穿浅筒靴,看起来十分气派。他告诉我这个酒器于1988年出土于河南平顶山应国墓地。整器通高25.2厘米,流至尾长31.8厘米,体宽17.2厘米,口径14.3厘米,重3550克,容量2125毫升。“匍” 雁形铜盂器身为雁形,圆形器口开在背部中央,口外敞,斜方唇,高领内束,腹腔呈圆角长方形扁体状。雁颈曲而上扬,昂首前视,双目圆睁,扁嘴微张,自然形成委流。雁尾部有一个卷身上扬的龙首形錾手,扁腹下附有四柱形足。器口上有子口器盖,盖略向上隆起,中部设一上粗下细的捉手为盖钮,捉手内饰蜷曲鸟纹,盖缘饰有不分尾的长鸟纹,这个纹于小铜人相连,整器造型精巧端庄,美伦美奂。他还说“匍”雁铜盂盖内有铭文5行44字,大意为:在四月戊申这天,应国使者匍到了氏这个地方。邢公派司史兒赠送给匍鹿皮、铜。匍特地铸了这件铜盂以作纪念,祈求能长久地使用下去。通过这件文物,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到西周时期各个诸侯国之间帮交互访的礼节。还印记了《礼记》中“下大夫相见于雁”的记载。

再次告别之后。我又去拜访了其他文物。了解了他们的历史和构造。这让我十分钦佩古人的铸造能力和仰慕他们的文化。从前觉得十分枯燥的历史也变得十分有趣。原来是我从未真正了解过他们。

“嘿,阿星,原来你在这儿呀!你跑哪儿去了,我们找了你好久。”不知过了多久,周围的人又多了起来。我的室友也出现了。“快点儿,老师要集合拍照啦!”我的室友呼唤到。不知不觉中一上午已经过去了。“哦,来了,来了”我向她们跑去。回头看了一眼这些文物,“再见啦!下次我一定要把你们全部了解到。”我在心中默念。

这岂止是一次远古的声音,更是一次跨越千年的对话。

http://www.dxsbao.com/art/33261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中矿大宜兴实践 紫苑才女 华而不张

2019年7月12日,源行远文化传承实践团有幸采访到了研究员级高级工艺师勇淑英老师,在与勇淑英老师的谈话过程中不难感受到她的耐心与细腻,通过这一采访,队员们也懂得了什么叫做精益求精,…… 源行远 中国矿业大学源行远文化传承实践团查看全文 >>

中矿大宜兴实践心得

为期五天的社会实践活动在兴奋与劳累中终于画上了句号。五天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在这期间,我们参观博物馆,探索紫砂壶的历史回忆;采访从业者,了解紫砂壶行业的发展与传承;…… 源行远 中国矿业大学源行远文化传承实践团查看全文 >>

中矿大宜兴实践 博物馆中知紫砂

2019年7月11日上午十时许,中国矿业大学源行远-探寻紫砂壶工艺非遗文化小分队抵达江苏无锡宜兴市丁蜀镇,在中午稍作整顿之后,下午两点小队成员前往中国紫砂博物馆参观学习。博物馆风雅一角…… 源行远 中国矿业大学源行远文化传承实践团查看全文 >>

中矿大宜兴实践 范家壶庄寻壶迹

7月14日下午,中国矿业大学源行远文化传承实践团赴宜兴市丁蜀镇西望村参观范家壶庄。范家壶庄是由江苏省陶瓷艺术大师范伟群先生创办的。范氏家族从清朝乾隆年间即开始在西望村扎根做紫砂…… 源行远 中国矿业大学源行远文化传承实践团查看全文 >>

中矿大宜兴实践 寻访江南 问壶西望

7月14日,中国矿业大学源行远文化传承实践团走访了宜兴市丁蜀镇西望村。西望村是中国紫砂第一村,村中80%的居民从事紫砂茶壶和雕塑的制作,几乎可以说“人人会制壶,家家都弄陶”。村庄街…… 源行远 中国矿业大学查看全文 >>

中矿大宜兴实践 解读一代宗师顾景舟

中国矿业大学能源、材料与物理学部源行远文化传承实践团一行7人,奔赴江苏无锡,启动为期10天的“走访非遗寻找匠人精神”为主题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首先,实践团抵达中国紫砂博物馆,重…… 源行远 中国矿业大学查看全文 >>

中矿大宜兴实践 紫苑秀心

为深入了解紫砂文化精神内涵和对优秀的传统工艺进行深入研究,中国矿业大学“源行远”文化传承实践团于7月13日前往江苏宜兴陶瓷博物馆对研究院级美术大师勇淑英老师进行了采访。工作中的…… 源行远 中国矿业大学查看全文 >>

中矿大宜兴实践 访陶知 知陶识

崔老师关于紫砂文化及其发展为队员进行讲解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乃至国家历史文化的主要载体,是一种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文化财富。而宜兴紫砂壶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独具艺术魅力…… 源行远 中国矿业大学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回炉旧物,新品再创”DIY制作大赛圆满成功

为了增强同学们的环保意识,鼓励大家对资源进行循环利用以减少垃圾产出,激发参与者的创意与动手能力,培养创新思维,将绿色…

湖南师范大学马院思政系赴长沙市第一中学实习队开展第一次试讲活动

实习队队员邓姝涵试讲实习队队员周晨试讲(通讯员向宇陈晗汤雅芸)4月7日下午,为帮助队员优化教学设计,提前适应课堂教学氛…

青科大化工企业管理创新研究团队的研究成果于第十七届全国石油和化工企业

2024年9月5日,青岛科技大学化工企业管理创新研究团队在第十七届全国石油和化工企业管理创新大会上发布《第十七届石油和化工企…

青科大化工企业管理创新研究团队研究成果于第十六届全国石油和化工企业管

2023年10月26日,青岛科技大学化工企业管理创新研究团队在第十六届全国石油和化工企业管理创新大会上进行了题为《石油和化工企…

乡村振兴,物流先行——河北大学智链青春队开展 智慧物流选址调研宣传活动

在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的背景下,河北省以智慧物流为核心抓手,率先启动“12县域农村智慧物流中心选址调研”项目。通过科学…

最新发布

美好“食”光·山东大学硕博服务团中心校区第一分队调研感想:每一粒粮食都值得温柔以待
在信奉“民以食为天”的中国,对食物的热爱与讲究让我们创造出了令人惊艳的鲁菜、川菜、粤菜、闽菜、淮扬菜、浙菜、湘菜、徽菜等“八大菜系”,还有不计其数的各色小吃美食。舌尖上的中国,舌尖上的美味,不…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这是从小父母就交给我的道理,我也一直铭记于心,始终践行。随着“光盘行动”的火热开展,我也想去了解我们学校当前的餐饮浪费情况,因此看到美好“食…
【志愿服务】怀揣志愿之心,共筑未来光景
-记数字经济与信息管理学院志愿服务之“四点半课堂”活动春去秋来冬又至,2020年12月8日数字经济与信息管理学院的志愿者们再一次前往花滩社区和小朋友们一起用知识驱散严冬的寒冷,共同寻觅春天的芬芳。车流拥…
福建省高校学生会组织改革评估工作组 莅临闽南科技学院开展评估工作
12月7日上午,福建省高校学生会深化改革评估小组组长、团省委学校部副部长林明惠,团省委学校部干部戴海波,泉州市团市委学少部干部吴少英一行3人莅临闽南科技学院,开展校学生会组织深化改革评估工作。学校…
浙商大经济1802团支部开展“怀节气 济老苍”系列主题活动
摘要:为了迎接即将到来的建党100周年,强化每一位党的后备军的“文化自信”理念,我们积极发动广大共青团员朋友们,以百名商大学子传承发扬节气传统文化为契机,传承节气进社区活动,不断为节气文化提供创新…
经济1802团支部开展以节气为桥梁,以扇绘传情谊主题班会
文化自信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支撑,敬老也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发扬文化自信,培养新时代青年优秀品德,弘扬社会正能量。在团委的支持下,经济1802团支部特展开此次“怀节气,济老苍”主题活动。11…
浙江工商大学经济1802团支部开展“节气进万家,薪火永相传”主题活动
摘要: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凝聚着中华文明的历史文化精华。传统是以“立冬”作为冬季的开始,“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冬季是享受丰收、休养生息的季节,立冬在古代民间…
化材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开展受资育人志愿服务活动
为鼓励在校学校学会感恩和回馈社会和学校的帮助。12月8日中午12:30,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部分受资助学生,在调研部负责人王欣然的引领下,前往博学楼一楼教室开展“受资育人”清扫活动。活动伊始,志愿者们身…
地理与环境学院举办“传承英雄精神·争做时代新人” 班级合唱比赛
为致敬“一二·九抗日救亡运动”85周年、中国志愿军赴朝作战70周年,让广大青年学子在“沉浸式”的文化氛围中,接受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熏陶,12月6日晚,地理与环境学院于长清湖校区第三报告厅举办“传承英…
化材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开展南山烈士陵园扫墓活动筹备会
为加强各学院之间的交流,确定南山烈士陵园扫墓活动的活动方案。12月8日中午12:30,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旅游管理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于图书馆十楼1023会议室开展化材、旅管、数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