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地球上的星星》
在心理学里,把有自闭症的孩子叫做星星的孩子,就是你看得见他们,却触摸不到真正的他们,就像星星一般。
——题记
九岁的伊桑上三年级,长长的牙齿,大大的眼睛,还有单纯的让人怜惜的面孔。他是一个充满了奇思妙想的男孩。在他眼睛里,世界神秘可爱、充满色彩,他喜欢天空、白云、飞鸟、河流、小鱼,甚至可以津津有味地注视小水坑,欣赏它被人踩出的水纹和倒影。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缺点,伊桑也不例外。
他有先天性的学习障碍,阅读障碍,在作业上经常犯把单词的字母写反的错误;他缺乏应变能力,对飞过来的球的大小、方位、速度没有太多概念。他的学习障碍体现了集中性和差异性,尽管伊桑十分努力学习功课,但每次他的学习效果都不尽如人意。这些是他在感知、思维和语言方面存在障碍。而伊桑这些的学习障碍导致他的自我概念差,自我评价低等行为、情绪和社会性方面存在障碍。
然而伊桑的老师因为他的这些所谓的“缺点”而选择责骂他,埋怨他。父母也错误地认为伊桑成绩不好是因为他的学习态度有问题,学习不用心,认为伊桑所做的事都是淘气的行为。老师的抱怨和父母的无可奈何使他被送到了一个远离父母的寄宿学校。
被送往寄宿学校对伊桑来说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伊桑在初期的每天晚上都会因为思念家人而痛哭流涕,还有老师的责骂,同学的嘲笑和讽刺,学习的压力,都让他出现了厌学轻生的情绪。
本来对于迟缓型、有学习障碍的儿童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去关心和爱护他们。但父母和老师的行为使得伊桑的性格更加孤僻,即使他在学校的画画比赛中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时,校长让他上台去领奖,他都表现的十分怯懦。就像尼克老师说的一样,他是个沉默、胆小、无助的小男孩,他这种孤僻的性格给他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在新来的美术老师的第一堂课上,老师扮小丑、吹笛、唱歌来吸引同学的注意力。在那一堂课上,除了他以外的其他所有学生都深深地被这位老师吸引了,也正是因为伊桑的不一样,才让老师发现了这个特殊的孩子。
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他的基因、大脑、身体构造、对世界的认知方式都是不一样的。所以,每个孩子的关注点、观察方式和认知都不一样,每个孩子的成长步调也是不一样的。每个孩子都有某一方面的天赋,如果没有,那只是暂时没找到它的开关。作为老师,更应该以正确的态度看待每个孩子,不能以一把尺子去衡量。而作为特教老师,面对那么多特殊的有缺陷的儿童,老师的引导作用就显得更为重要,在他们因为自身缺陷而自卑的时候,老师就必须引导他们发现自己另外的闪光点,从而帮助他们增强自信。
在电影中,阿米尔汉对孩子的几个行为可以称得上经典,对于未来成为老师甚至是特教老师的我们更具有借鉴意义。
1. 仔细观察,找到原因,对症下药,而不是一味责怪孩子“生病”的原因。老师发现了男孩的异常,感觉像看到了以前的自己。通过到男孩家里看看,发现男孩有超出寻常的绘画天赋,从而找到了帮助男孩的方法。
2. 告诉孩子他不是异类。“我想告诉你们,我们之中就有这类人,他们能改变世界,因为他们用不同的眼光看世界,他们的想法与众不同,不是所有人都能理解他们,他们曾被孤立,但一旦成功就会震惊世界”。通过举爱因斯坦、达芬奇等名人的例子证明孩子不是异类。
3. 让孩子感觉到被需要,并适当赞美鼓励,建立自信。老师通过叫伊桑帮忙把灯打开,让他感受到自己是被需要的,被认可的,是有存在感的。肯定伊桑回答的问题,增强了他以后积极回答问题的自信。通过绘画比赛,让伊桑证明了自己,从而被认可,找回了自我,也找到了自信。
4. 当孩子抗拒时,安抚情绪而不是强行揭伤疤。第一时间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安抚孩子的自卑情绪,维护孩子的自尊心,比选择最直接最痛的方式来了解孩子发生了什么更能让孩子接受。
5. 让他有安全感。引导父母告诉孩子,不论你是什么样的,失败也好、跌倒也好、做了坏事也罢,我都能接受,你都是我的孩子,都不要担心,我永远在你身边。这是最直接给孩子安全感的方式。老师也尽量用抚摸、搂抱等肢体语言和孩子进行非言语沟通,让他感受到自己是被关爱的。
伊桑无疑是不幸的。因为,他是一颗掉落在地球上,并被沙土掩埋起来的星星,还在种种践踏下失去了光辉。然而,他一直在等待有那么一个人发现他,用关爱与鼓励让他找回光芒,重回天空。从而成为那夜为人们指路照明的、最闪亮的星!伊桑也是幸运的。因为他等到了。尼克老师用睿智、热情的眼睛发现了他,关爱的心更是令他找到了依靠、找回了自我!这看似容易,却又何其困难?也许,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那写完的试卷及学习名次,将学生变成了一些读书做题的“书生”。虽是完美却千篇一律的答案也泯灭了无数学生的特性、天赋。如此缺乏灵性的成长我想并不是孩子们所需要的。而也只需多一份关爱、少一份压制,便能成就一个七彩的童年,而创造世上一颗善良纯洁的心!
每一位特殊的孩子都值得被温柔以待,他们的美丽需要机会才能绽放,他们就像一颗生活在地球上的星星!作为未来的教育工作者,引发了我无限的思考,“因材施教,对症下药”已经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对于在某些方面有缺陷的儿童,教育不应该给他们贴上“特殊”的标签,萨特的存在主义认为人是“存在于本质”,人就是人,就是你所看到的样子,而不是他本身就是这样的人。教育注重知、行、意的结合,打破传统的教育模式,提倡活教育,创新的教育方法。教育应和做人一样,与其说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不如说教育本质就是一个人影响另一个人。而学生,正是我们要去影响的那个人。前路漫漫,需以努力前行!
http://www.dxsbao.com/art/32616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