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校园文学 >

远方 ——读《文化苦旅》有感

来源:湖南师范大学医学院预防医学 作者:李思思 廖明勇

走惯了远路的三毛唱道:“远方有多远?请你告诉我!”没有人能告诉我,我悄悄出发了。

生命其实就是一个不断探询不断追求的过程,人总要向前走的。不管他走路的姿态和方式是怎样的,只要他还没有放弃努力和希望,总会越来越好的。

一个民族也是这样。如果这个民族本身的精神气魄是雄浑而壮丽的,它永远不停止对自身发展的关注和探索,并始终以昂扬的姿势笑对世人,那么,它将永远被铭记和尊重。

如果说在《行者无疆》里面,余秋雨展现的是一种对欧洲文明置身事外般的景仰,轻松洒脱,那么《文化苦旅》中更多的,却是中国泱泱几千年历史沉积下来的沉重和他对“人文山水”的关怀、理解,以及反思。

最喜欢的是《废墟》,前半部是车轮狠狠碾过历史的沉重。生命总有消亡的一天,更何况是战栗在时间缝隙里的建筑景观。废墟表现的,似乎更多是历史的哀号和不屈,我们跟随他踏入那一片萧索之地时,仿佛被拉回到一个个厚重的时代。废墟是残缺的美,或许是被寄托了人类对于追不回前尘的那种失落和彷徨。“中国的历史充满了悲剧。”但我们需要沉浸在这种悲剧感的无力和沮丧中么?人类为什么跑去看废墟,甚至有人为那些断砖残瓦落下眼泪?我想,这样的感情会是复杂的。但是没有什么能阻挡我们前行的步伐。废墟,鼓励我们去创造新的美好。人类需要救赎,然后赢来新生。当一颗从废墟僵硬的泥土里悄悄冒出的青草,向着远方在阳光下展开笑颜的时候,我们也会流下眼泪的吧。

喜欢余秋雨那种看似松散的架构,行云般流淌下去的文字。那么便要喜欢上《江南小镇》了。小镇,是连接逝去的年华与现代文明间的桥梁,越来越多的人乐此不疲地在其上辗转往复,留下又带走了些什么?小镇是一个凝聚的整体,它也有自己的渴望和呐喊,只是因为本身的清高与疏离而只给懂得它的人听到。就像大多数人那样,我去那里只是为了一些名义上的虚荣,去兴致勃勃地瞻仰,留下“到此一游”的愚蠢痕迹。散心当然是不错的,它也温柔地接纳了我,只是我们始终没有走进过它的内心。小镇,或许是我们梦里的桃花源,是我们可望而不可即的归宿,是我们征途上永恒的远方。

童年,仿佛是我们记忆里灼灼的一块华彩,触碰一下,落的满手芬芳。《老屋窗口》,很有悲剧意味。老屋,象征的就是童年,一段明媚的懵懂的时光。哗啦啦翻过有些陈腐和烘烤过的味道,但在我们的记忆里,那里色泽始终鲜明永不消退。每个人的童年都是一首诗,一抹瑰丽的颜彩,值得好好珍藏的。即使房屋被推倒,土地被铲平,但萦绕在那里的温暖的情愫是挥之不去的。很多东西,无形往往比有行来的可靠些。

文化,体现在生活的角角落落,就像罗马那样,不是一朝一夕能够构好构完整的,我们整个民族需要做的,还很多。

我们总是沉浸在对过往的缅怀里不能自已,从而凝滞了前行的步子。我们永远奔驰在轮回的悲剧里,一路扬着朝圣的长旗。远方,或许有时也并不那么遥不可及。

http://www.dxsbao.com/art/32372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广海学子三下乡——大手牵小手 红色文化进课堂

2023年8月16—17日,广东海洋大学追赤仰望队跨越千里赴井冈,分别前往江西省吉安市井冈山市井冈山毛泽东红军学校和龙市小学开展了红色文化进课堂教育实践活动。实践队围绕《国旗法》、《国…… G 广东海洋大学追赤仰望队查看全文 >>

广海学子三下乡——讲好井冈革命精神,赓续红色文化血脉

为讲好井冈山精神,将红色文化融入课堂,传承红色基因,2023年8月17日,广东海洋大学追赤仰望队赴江西省井冈山市龙市小学,展开以“铸魂仰望——井冈山红色文化进课堂”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 G 广东海洋大学追赤仰望队查看全文 >>

广海学子三下乡——千里赴井冈,共铸旗帜魂

“起来!不愿作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雄浑激昂的《义勇军进行曲》响起,在场人们肃穆挺立,目不转睛地注视着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齐声唱响国歌。2023年8月16日…… G 广东海洋大学追赤仰望队查看全文 >>

追赤仰望队|千里赴井冈 筑牢新时代青年红色井冈情

奋斗新时代,奋进新征程。在井冈山这片红色的热土上,中国共产党人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此次伟大的实践所孕育的井冈山精神,烛照着中国革命一步步迈向成功。为弘扬井冈山精神、…… G 广东海洋大学追赤仰望队查看全文 >>

广海学子三下乡——重温峥嵘岁月 寻红军印迹点亮教育航灯

开展红色研学活动,有利于青年学生真切回顾党的光辉历史,了解革命先辈的英雄事迹,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深化对革命先烈不怕牺牲、忆苦思甜的革命精神的认识。2023年8月15日,广东海洋…… G 广东海洋大学追赤仰望队查看全文 >>

广海学子三下乡——燎原星星之火 筑牢红色井冈情

奋斗新时代,奋进新征程。在井冈山这片红色的热土上,中国共产党人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此次伟大的实践所孕育的井冈山精神,烛照着中国革命一步步迈向成功。2023年8月12日,广东海…… G 广东海洋大学追赤仰望队查看全文 >>

广海学子三下乡—传承井冈精神 谱写时代新章

内蕴家国情怀于心,外化红色精神于行。为大力弘扬井冈山精神,传承红色基因,让红色基因永不变色,代代相传。2023年8月14日,广东海洋大学追赤仰望队远赴井冈山,重温故土的红色革命历史,…… G 广东海洋大学追赤仰望队查看全文 >>

广海学子三下乡——承革命星火重温峥嵘岁月,铸精神财富探寻红军足迹

广海学子三下乡——承革命星火重温峥嵘岁月,铸精神财富探寻红军足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拥有悠久的革命传统和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为弘扬井冈山精神、传承红色基因,体验社会课堂中的“受…… G 广东海洋大学追赤仰望队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寒假返乡,共筑成长梦——记“红领巾小课堂,团团伴你共成长

**寒假返乡,共筑成长梦——记“红领巾小课堂,团团伴你共成长”活动**随着寒假的到来,我满怀激动地回到了久违的家乡。今年…

计科卓越展新篇,学途照亮启征程

一、引言故事始于2024年,那时的我还在红星中学埋头苦读。一群来自安徽工业大学的学长学姐回到母校进行宣讲,他们的分享让我…

心怀母校,爱在工大:大学生回母校宣传

为了加强安徽工业大学大学生与高中母校的联系,加深安徽工业大学大学生的母校情感,增强学生的爱校之情,2025年1月14日,三名…

广西师范大学教育之光寻访团聚焦南阳五中丁军丽老师:以爱为笔,书写历史

2月16日,广西师范大学教育之光寻访团成员冯彦博深入南阳五中(三全校区),对深受赞誉的历史教师丁军丽展开深度访谈,旨在弘…

一粒火种,点亮振兴之路——“大包干”精神 赋能凤阳县小岗村乡村振兴

1978年的一个冬夜,安徽凤阳县小岗村的18户农民在一纸“生死契约”上按下红手印,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大包干”的序幕。四十余…

最新发布

探究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广西农村地区乡风文明建设研究现状。
党的十九大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其中乡风文明建设与村民生活幸福感息息相关,为进一步探究广西农村地区乡风文明建设状况,更直观…
安全1901团支部举行“铭记抗日历史,致敬抗战英雄”团日活动
安全1901团支部举行“铭记抗日历史,致敬抗战英雄”团日活动从1945到2020,抗战胜利已经到了第75个周年,历史在渐渐远离我们,但我们必须牢记历史。为铭记抗日历史,致敬抗战英雄,2020年9月18日晚,安全1901团支部…
【三下乡——“乡”约梅南】 寻找发展见证者,学用法律护遗址
(封面照片)三下乡——“乡”约梅南寻找发展见证者,学用法律护遗址在对梅南镇红色文化保护情况进行调查后,为进一步了解梅南镇红色文化资源的分布、历史、保护状况。19日上午,梅南小分队开始走进梅南镇各…
【三下乡——“乡”约梅南】 红军军长赠茶情,马山绿茶香满林
(封面照片)【三下乡——“乡”约梅南】红军军长赠茶情,马山绿茶香满林“采茶不忘朱军长,当年带军过山洼;赠给井冈茶种子,井冈精神播万家;井冈山茶细播下,绿色茶苗遍山野;红军哥哥回来吧,敬您一杯马…
热爱是唯一的出路 ——读《我与地坛》之感
如果要我用一个词来形容我读过史铁生《我与地坛》的感受的话,我想我不会用感动这个词,因为感动这个词不足以表达这其中饱含的力量和历练。那么,只有震撼一词可以准确表达我心意了吧。像这种回忆性,思考性…
【三下乡——“乡”约梅南】 巍峨九龙嶂,红史耀千秋
封面图片三下乡——“乡”约梅南巍峨九龙嶂,红史耀千秋8月17日上午,法学院扬航梅南社会实践队线下小分队开启了“三下乡”社会实践的第一天。为了深入探究当地如何依靠法律手段保护和传承红色文化,梅南小分…
怕他愈走愈远,愈怕从此不见——读《我们仨》有感
最近学车,在市区与郊区间奔波。于是在班车上看完杨绛先生的《我们仨》。说实话这本早就被捧得沸沸扬扬的书之所以拖到今天,是因为我对钱钟书的了解还仅限于《围城》。可就在翻到目录的一瞬间,我知道这次它…
德州学院教师教育学院成功举办“网络安全进校园”活动
为了更好的普及网络安全知识,帮助新老德州学院学子更好的利用网络进行交往学习,德州学院教师教育学院于9月18日在知行楼206教室成功举办了“网络安全进校园”演讲活动。活动伊始,同学们积极踊跃的报名并投身…
助力创城建设美好家园
2020年7月中旬,学校发布社会实践通知,要求全体学生在疫情防控情况下,助力家乡发展或者帮助复工复产。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沈云鹏,积极响应学校通知,贯彻学校精神,在家乡河北省邢台信都区,助力开…
助力创城实践,建设美好家园
2020年7月中旬,学校发布社会实践通知,要求全体学生在疫情防控情况下,助力家乡发展或者帮助复工复产。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沈云鹏,积极响应学校通知,贯彻学校精神,在家乡河北省邢台信都区,助力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