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的意见》,我国教育主管部门首次对班主任承担的角色做出了相应的规定,概括而言主要指出了班主任的组织者、指导者、教育者、协调者角色。2009年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则提出了班主任要努力成为中小学生的人生导师。将“人生导师”作为班主任应该承担的一个角色提出来,是对班主任角色认识的深化,是对教育者意义的关键性的理解。
综合现有的研究,我们认为班主任应承担的角色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班主任是班级日常管理和班集体建设的指导者
班级日常管理和班集体建设是班级中两项最重要的工作,班主任在其中主要承担指导者的角色。指导者的角色意味着在管理和建设班级时,班主任不应大小事务一个人唱主角,而应该更多地让学生成为班级日常管理和班集体建设的主体,将自己定位于“指导者”的角色,信任学生,给予学生锻炼和展示自我的机会,让学生在“做中学”。现代教育理念倡导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因此,在班级组建之后,无论是班级的日常管理还是班集体的建设,班主任都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班主任是教师、家长、学校管理者和社区等多种教育力量的协调者
学生在成长的道路上,必然会受到来自各种教育力量的干预,主要的教育力量包括任课教师、学生家长、上级教育主管部门以及社区教育者等。各种教育力量既有可能存在一致的教育目标,但也会因为教育管理理念、水平和能力的不同,以及各自身处角度的不同而存在教育影响的相互掣肘现象。
因此,在一个班级中,如何协调统一多方面的教育力量,发挥教育的合力就成为了班主任的一个重要任务,由此班主任也就要相应地承担这样一个协调者的角色。要协调教育力量中的矛盾冲突,要挖掘存在于各种教育力量中的资源,实现教育资源的整合,形成教育合力。
3. 班主任是学生成长中的“心灵陪伴者”。
现实中有不少班主任在学生身上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从早自习、早操、午休、课间甚至是其他任课老师的课堂都帮着盯着,一直守到晚自习结束,忙得废寝忘食。学生从早到晚看到班主任在自己身边忙碌,却感觉班主任离他们很远,原因是什么?根源在于尽管这些班主任在时间和空间上与学生相守,却没能做到心灵上相守,没有成为孩子们心灵的陪伴者。“心灵的陪伴者”意味着班主任和学生之间的心扉相互敞开,意味着班主任了解自己的学生,理解学生,始终关注着学生的需求,在他们迷茫和困顿时为他们拨开迷雾,在他们收获成功与快乐时与他们一起分享,这样,学生才能感受到班主任始终和自己在一起。
4. 班主任应成为中小学生的“人生导师”
班主任的“人生导师”角色意味着班主任是中小学生人生成长道路上的重要引路人,是中小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指导者。中小学阶段是人生中最重要的发展时期,是学生理解人生意义的重要阶段,是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的最重要阶段。现行的班主任制度下,班主任是学生生活中最亲近的接触者:课上课下,学习、生活、娱乐都有班主任老师的参与;遇到的困难、矛盾纠纷,常常需要班主任来协助解决;收获成功与喜悦时,班主任也是最重要的分享者。正是这种空间时间上的优势,让班主任有成为学生“人生导师”的机会。而另一方面,中小学生所具有的“向师性”特征,同样也使班主任成为学生“人生导师”具有了可能性。
http://www.dxsbao.com/art/31615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