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物细无声——浅谈师德的魅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教育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中,把师德师风建设作为提升新时代教师素质、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首要任务,提出了一系列师德建设的标准和要求,例如“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四个相统一”等。教师承担着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任,是打造中华民族“梦之队”的筑梦人,担任好“筑梦人”这个角色,师德是立业之基,从教之要。无德无以为师,以下我将对何谓师德、何为师德魅力源泉、师德魅力有何效用三个方面作粗浅的探讨。 一、师德之义 中国传统文化讲究“为人之要,首在立德”。这种“立德”为“上”的传统深深影响着中国人的精神世界,造就了中国人以德为先、以德为立身之本的境界和追求。教师的职业特性更加决定教师必须是道德高尚的人。师者,为人师表,唯馨以德,教师身上真正能散发出香味的是教师的职业道德,简称“师德”,指教师应具备的道德品质和应遵从的行为规范。 二、师德魅力之源 1.师爱为魂 高尔基曾说“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才会教育孩子”。这句话让我深深体会了师爱对于教育的重要性,它是教师美德的灵魂。师爱是对学生的关怀,关怀并不局限于对学生物质方面、身体方面的关怀,更重要的是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对学生内心世界、健康成长的关怀,让孩子们在体会到教师关怀温暖的同时,也能学会关怀,在关怀他人的过程中体会爱的真谛;师爱是对学生的尊重与信任,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人格,信任每一位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光芒;师爱是对学生的热烈期望与严格要求,热烈期望是不放弃每一位学生,严格要求是爱的补充,严师出高徒。只有真心实意地去爱学生,才能够精雕细刻地去塑造他们的灵魂。 2.学高为师 俗话说,“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自己要有一桶水 ”,但随着教育的发展,教师只有一桶水是远远不够的,要成为不断散发魅力的人民教师,在专业上应做到“实、深、活”才会散发出魅力。所谓“实”,无疑要求教师具有扎实的专业功底。从细节着眼,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的甘醇,在教学中滋润学生的心田。“深”就是要求教师把专业知识不断拓宽、提高。“活”便是教师应该多方学习、积累经验、改进教法,“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让自己的知识得到源源不断的“活水源”,才会打破教学中的“死水潭”。但学高为师并不局限于此,如果光有一桶水,分给学生充其量也仅有一桶水。因此,如叶圣陶学生所言,要授之以渔。教师的教是为了不教,优秀的教师更需努力的是如何引导学生去获得更多的水。 3.身正为范 古人言,“师者,人之模范也”。任何时代、任何社会都对教师有着较一般职业者更高的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要求。由于教师与学生之间存在着认识水平、思想观念、行为习惯等方面存在着差异,教师在学生的心目中是智慧的代表,是高尚人格的化身,教师的言行就是道德标准,每个老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曾指出,“教育活动要求所有教育者都要使自己成为一切美好的化身和可资仿效的榜样”,身教胜于言传,作为一名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师范生对此深有体会,一位思政课教师即使在课堂上把社会对我们的道德要求说得多么动听,把我们应坚定的政治方向说得多么清晰,把法律法规说得多么有条理,如果其自身在生活中不去践行甚至践踏,那么带来的将是相反的效果。身为人师,需谨记身正为范,不断修养自身德行,端正自身行为,以一言一行、一点一滴感染学生。 三、师德魅力之效 在我看来,师德的魅力悄无声息地散发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如同“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在潜移默化中实现思想,启发和行为引导,让学生自主领悟,体会师爱,学会爱人;感悟知识的力量,有所收获;以教师为榜样,提升自我。师德是沃土,师德是阳光,师德是雨露,只有崇高的师德才能让教育教学之花越开越艳丽。
http://www.dxsbao.com/art/31592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