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平紫悦
学院: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
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
当文学成为信仰
在读《怀念烨园老师》这篇文章之前,我对烨园老师并不了解,当然,可能读了这篇文章之后,我对他的了解也只是一星半点,但就是这一星半点,让我有了想要写下自己感受的冲动。
他是一位热爱文学的、纯粹的散文家,让人想到对文学的朝圣。在他病重时,疼痛到连一分钟都不想多活时,他依然在谈论文学,只要他还有力气,还能忍受病魔的折磨,他就不会停止对文学的热爱,对文学的向往,而这份热爱与向往也在他的告别信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信中说:“我感谢巴乌托夫斯基,年轻时在他的著作里我读到这样的细节,在古老、荒凉的海滩,在月光与海水的光影里,立着一块斑驳的石碑,上面刻着:纪念那些未能从海上归来的人们。这个句子凝聚着多么复杂的深远思绪,蕴含着命运与时间,苍凉与终极,风暴与搏斗,悲壮与微笑等鲜活的场面,信使死了,信息长存,有些句子是能够复活一切的,有些句子要应有尽有。”我曾想过,这信中的信使是不是就是如他一般的人,他们立志于把自己的思想传递给人们,让人们借此反省自己,提高自己,救赎自己。我也曾想过,烨园老师也许是一个“海上未归的人”,他永远不会屈服,不管“海浪”有多大,不管自己处于什么境地,他都会继续自己的事业,他都会热爱他的事业。
我们存活在这个世间,每个人都不是一座孤岛,我们总会因为某些缘由与他人渐渐熟悉,从而成为朋友。烨园老师则是以文会友、以心交友。以文会友,他结交到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让他在文学这条路上不是独行者,而是能把自己对文学的体会和思考分享给别人,他曾告诉朋友说:“写文是一件需要忍受寂寞与孤独的事。”他自己也在不断忍受寂寞孤独,独自读书写作。以心交友,他不阿谀奉承,他朴素真诚。当他决定要见一个人,就会认真地去见,如果不想见,他会毫不犹豫地拒绝,就像他对写下的每一篇文章,都有常人难以想象的严苛。他对朋友的认真也可能是常人难以想象的,他会给朋友最好的建议,是不计较后果的中肯建议,他不在乎朋友是否给他带来利益,或者说他是在精神层面上交朋友的,他宁愿在朋友简陋的家里与朋友彻夜长谈,也不愿独自一人在豪华酒店,他在意的是他的朋友,而不是环境。他会在意朋友的生活,当朋友遇到另一半时,他没有用华丽的语言去夸奖或赞美,而是用七八个“太好了”表达自己的欣喜,而这简单的几个字不正是人类在面对好事时最原始的反应吗?诸如此类的事可能还有很多。我最想提的还有他在告别信中的那段话,他说:“我感谢你们让我相遇、相识、相认,感谢你们没有嫌弃,让我这个弱点满身的同伴拖拉在队伍的最后,感受着你们思想和艺术的清寂和纯粹,负疚地相随相伴了这么久。”他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想的是感谢朋友们对他思想与艺术方面的赠予,感谢朋友们的相随相伴,这既体现了烨园老师对文学的尊重与热爱,也体现了他对朋友的真诚。
烨园老师,他把对文学的信仰贯彻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把真诚奉为信条,他用不屈的灵魂、善良纯粹的情感告诉我们,在文学峰顶仰望的美如此令人神往。
(指导老师:任传印)
http://www.dxsbao.com/art/26785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