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家阅读了《中国遗产》的一期杂志,里面有一篇文章提及到古代女子改嫁,看完以后觉得很吃惊——原来宋代的时候女子改嫁是常态。在大众的固有印象中,宋代理学开始兴起,强调女子对待丈夫的忠贞,更有“饿死事极小,失节是为大”为代表的极端观念的出现,以此类推,女子改嫁应该是不道德,会被谴责的。至此,在我们面前出现了两种看起来“严丝合缝”却完全对立的观点,那到底是谁出错了呢?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我们对于宋代社会情况的认识基本从历史课本上得来,而历史课本总是会挑选那些能体现时代特色和个人特点的“明星人物”进行讲解。因此,我们的认知和实际情况之间存在很大的空白,而为了弥补这种空白,绝大多数人都选择了自己脑补来补全信息链。在这样一种知识惰性和极端自信的情况下,我们对于“女子改嫁”的脑补思路如下:
因为:宋代开始理学兴起:
又因为:宋理学家提出了种种严苛的限制、反对女子改嫁的观点
所以:宋代女子改嫁很少,而且不被允许,是为人所不齿之事。
上述的论述乍看起来是符合逻辑的,如果不仔细推敲就很容易顺着这样的思路走下去,然后认同这种观点。其实,如果仔细思考就会发现,“理学家提倡”和‘大众去做’并不是一个必然的关系,而且我们并不知道理学家提出的“极端观点”是否是在极端语境下出现的,是否有着某种夸张的强调作用。如果能在这些逻辑的突破口多问几个为什么,多反向思考一下,多找一些真实资料进行全面的了解,那我们就能分辨出信息中的真真假假,练就一双慧眼。
http://www.dxsbao.com/art/26011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