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性教育是一种不自觉的教育,是让学生在课堂之中抬头可仰望星空的教育。每一种教育都有属于自己的生命内涵,而诗性教育的生命是独具质感的。
教育的本质在于促进人的发展,在于使人成为人。正如每一篇优秀的文章里都可循历史与社会的呼吸声,每一堂优秀的课,也都应该在一呼一吸间尽展鲜活。尤其是在语文学科的课堂之上,那些关乎理想与未来,关乎生存与徘徊,关乎人性本真的东西被聚焦,被放大,一切美好与悲剧重演碰撞,在这样的淋漓尽致之下,学生才更能理解世界,看到自己。在诗性教育背景下探讨语文教学的开展,是对以往语文教学标准的发展与延伸,是在更注重诗性关怀的现在,对语文课堂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
在课文教学方面
无论是在何种教育阶段,能进入教材与教师和学生相遇的文本一定是具有高度代表性和影响力的,文章的语言文字符号往往承载着丰富内涵。教师不仅要带领学生疏通文意,更要引导他们真正走进其中。优秀的教师往往能站在人类历史发展的云影波光处去体悟与教学,去帮助学生看到他们本来看不见的东西。尤其是对于相对低年龄的学生,人生经验的有限让他们难以看到课文之中更深刻的意蕴。朱自清《背影》中父亲翻过月台的那一幕,可能会让成年人眼眶湿润,但对于一些学生而言,那蹒跚的憨态却是让人发笑的。这不是学生的问题,而正是教师应当发挥作用的关键所在。诗性的教育要求教师为学生创设文本背景,用优雅却并非佶屈聱牙的语言去向学生传达文本的思想韵味。这样做是一个从具象到抽象再到具象的过程。从具体的语言文字符号里提取人文性的思想内核再将其转化为学生能理解能感悟的情境意味。
在思维构建方面
语文的“诗性”教育对于学生的思维构建作用,在于针对具有不同思维特性的学生可以不同一而行,可以在培养基础思维方式的前提下,扩充学生的思想空间,从而丰富他们的阅读和思考体验。继而行之,在延伸了他们思维视野的同时,让他们自主自觉地从语文学习中习得批判与多维度考虑问题的思维方法。如在讲解《陈情表》一文时,若只言李密之孝,未免缺少代入感,而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李密行为,真正走近这个无奈而聪敏的忠孝之子的时候,学生才能明白那个时代前朝之臣的隐忍与人性翻覆。诗性教育是在尊重学生的思维解读,突出对文本的解读能力,体会深刻的情感,培养他们的思维经验和逻辑,达到思维能力的迸发与提高。
在文化传承方面,
“诗性”教育是一种传承,一种追求。“诗性”的语文教育可以让学生理解文化传承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日常学习中掌握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以辩证之精神继承和发扬文化传统的方法。学生经验有限,而当今又是一个信息大爆炸的年代,自我与他人,民族与世界之间的价值偏差往往让他们产生困惑,而“诗性”的语文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在对立中达到统一,既立根,又包容。诗性的教育里渗透着中华传统文化内在的气息,而在这别具一格的生命样式里,我们的课堂,我们的教育才生动而不平庸。
http://www.dxsbao.com/art/25728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