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与礼仪有关的古代文献中最早给我留下印象的,并非《春秋左传正义》中的“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这一闻之便觉华夏之盛的浩浩之言,也非“献醻交错,礼仪卒度”这一《诗经》中貌似佶屈聱牙难解其意的语段,而是《论语》中孔老夫子指责季氏的那一段愤慨之言:“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我对礼仪尤其是中国传统礼仪的印象最初便由此奠定了它等级森严、名目繁多的基础。然而,到了今天这个封建制度大多早已被推翻的时代,礼仪对于划分身份等级、彰显社会地位的意义,是否依旧重要一如从前呢?这是我在这几周学习中常常思考的问题,而在今天这节课,我找到了自己的答案。
封建制度所划分的等级依照的是国家法典上的明文规定,很多时候,血缘出身便建构起了人与人之间无法僭越的屏障,然而到了21世纪的今天,社会地位的划分除了职业外,一个人的言行举止、礼节谈吐亦是此人身份教养的体现,一个初入社会的大学生,可以凭借交递名片时将对方名片慎重地置入专门的名片夹中这一个小细节获得他人的好感,可以通过握手礼节的遵守在女方面前展现自己的绅士风度,礼仪的得体有些时候甚至可以遮蔽自己阅历不足的缺陷,若不能做到高位者的运筹帷幄,起码要学会成功者的昂首挺胸。
然而若是真正深究现代礼仪,我们会发现,遗存下来的诸多条例更多不是为了划分层次,而是为人际关系打造更为舒适友好的空间而做的小提示。比如在询问吃什么时要提供选项,可以给选择困难症同学减轻负担;客人来访时主人先伸手,可以传达对客人到来的欢迎,客人离开时客人先伸手,可以表达对主人款待的满意与感恩;主动将认识的人介绍给饭桌其他宾客,可以避免敏感话题的冒犯,营造和谐的餐桌氛围……
《西方礼仪集萃》中这样写道:“表面上礼仪有无数的清规戒律,但其根本目的在于使世界成为一个充满生活乐趣的地方,使人变得和易近人。” 学习礼仪更像是一剂宽威并济的药剂,它赋予我们以充足的底气去礼貌得体地待人接物,展现自己更优雅、大方而从容的一面,同时又用诸多的规则条例告诫人们,人生在世,要有方正自身,严于律己的精神,为这匆匆红尘中奔波的彼此送上那一点点可贵的关怀与体贴。
http://www.dxsbao.com/art/25622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