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校园文学 >

奉献不止,师者不辍——采访优秀校友史良君有感

来源:山东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作者:赵俊德、马方洲

史良君,男,1959年4月生,山东莱西人,1983年7月毕业于山东工学院电机系工业自动化专业,现任山东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曾获得山东工业大学模范辅导员、山东工业大学优秀共产党员、山东大学优秀党务工作者、山东省社会实践优秀指导教师等荣誉称号。参加编写《高校信念教育新视野》等多部著作,发表论文十余篇。

采访过程中,史良君与我们一起回顾了他的半生。从满腔热血的知识青年,到成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再到将半生心血投入到教育事业的第一线。几十年间,史良君参与了中国教育发展进程的一点一滴,也见证了改革开放以来新中国的沧桑巨变。

心怀理想,挥洒青春

一九七七年,史良君高中毕业后回乡,因写一手好字被选拔作公社文书。史良君的命运就此改变,他离开了农田,到当时条件仍艰苦的公社做起文职工作。此时的史良君虽身在公社,日复一日地做着平凡工作,但心中对理想的炽热一直都在。对于当年仅十八岁的史良君来说,他的理想是成为一名工程师,既是由于当时社会背景下农民对工人的崇尚,更是为了将来一天能学有所成,“多造几台拖拉机,为农村解放更多劳动力”。一年之后,改革开放大潮到来前夕,国家宣布正式恢复高考,第二年,在录取率只有不到百分之五的情况下,史良君成功考入了山东工学院。就这样,大批像史良君这样胸怀抱负、满腔热血的青年人走进大学,成为改革开放政策的第一批受益者,更汇成国家改革开放的中坚力量。

一声老师,一生老师

一九八三年,史良君大学毕业,却并没有做一名工程师,而是选择留校担任辅导员。事实上,起初他的愿望仍是去到工厂,去到国家工业生产第一线。但在校领导与的几次谈话后,他深刻认识到当时国家教育人才紧缺的现状,以及发展高等教育事业的迫切性,最终选择了留校。于是,虽工程师没有做成,但他成为了人类灵魂工程师队伍的一员。

实际上,辅导员这份工作看似容易,真正想做好学问很深。史良君与同学们的感情颇深,多少年工作经历中,他无时无刻不设身处地地关心学生的方方面面,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每当学生遇到学习、生活或心理上的困难时,他总冲在第一个为学生排忧解难。曾有几年,他还会把留校的疆藏学生带到家里来过年,共进年夜饭,共享团圆,让他们在异乡也能够感受到家的温暖。他提到自己辅导员工作经历中最感动的一件事,是在某一届学生的十周年聚会上。一位当年的贫困生专程前来,感谢史良君当年给予他最高贫困助学金,帮助他度过了那段最艰难时期。史良君说:“其实这是我分内的事情,我的工作就是将有限的帮助给到最需要且最值得的人。”

改革开放,国家巨变

回顾过去的几十年,史良君对幼时那段艰苦岁月仍记忆犹新。史良君出生在山东省胶东县的一个小山村,当地虽接近沿海发达地区,但生活条件仍十分艰苦。物质上,生活物资极度匮乏,冬天里没有棉衣棉被的贫困户普遍存在;在精神方面,农村获取知识的渠道很有限,信息闭塞,纸媒难觅,当地人仅能通过广播了解时事与新闻,甚至恢复高考的消息都不能第一时间获知。直到进入高中之后,他才有机会接触报纸,更多地了解外部世界。

而自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当时在山东工学院任教的史良君更是亲身感受到改革开放带来的红利。早在2000年之前,学校的办学条件就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学校新建了教学楼、教工宿舍以及其他基础设施,学生的学习、生活环境极大改善。而在进入21世纪以来,伴随2001年国家政策指引下三校合并的历史性变革,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更是突飞猛进。此时办学水平上的进步更不仅仅局限于硬件设施的改进,学校更加注重教师队伍的加强,不断引进海归博士、聘请齐鲁青年学者,使学校的科研软实力得到质的提高。多点开花,共同发展,这得益于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也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综合实力不断提升的微观写照。

为民树木,为国树人

几十年在教育第一线的工作经历,使得史良君对教育有着深刻的自我理解。“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百年大计、国之根基。一方面,要不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教师要不断地进行自我提升,因为“教师的眼界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思想水平”。 早在十年前,史良君就曾提出“三个三分之一”的口号,即能动学院读研、留学、就业三个方向的本科毕业生应达到各三分之一的比例,而非大多数人止步于本科而参加工作。去年的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到,教育的根本问题在于”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对此,史良君曾提出,山东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培养的是,为国家建设添砖加瓦的“志存高远,追求卓越”的新时代青年。进入山东大学就读的学生本已是人群中百里挑一的优秀人才,更要加强自身思想建设,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始终将国家安全与利益放在第一位,才干与品德匹配发展。今年是五四运动100周年,访谈过程中,史良君也表达了他对五四青年的敬佩:五四运动以来的100年,是中国青年一代又一代接续奋斗、凯歌前行的100年,是中国青年用青春之我创造青春之中国、青春之民族的100年,习近平总书记曾表示:“新时代属于我们,更属于青年一代”,新的时代,党和人民寄希望于青年一代,而青年才俊的背后是千千万万个史良君一样的兢兢业业、默默奉献的灵魂工程师。

采访的最后,史良君对新一代青年人提出了自己的希冀。他说,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综合实力极大提升。但同时今天的中国面临更加严峻的国际政治形势,因此当代青年必须要加强民族意识和忧患意识,自强不息,接续奋斗。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在新时代的中国梦里激扬青春。

http://www.dxsbao.com/art/24326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信阳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召开2025年第一次班主任工作会议

2025年2月19日,我院在教科楼402会议室召开班主任工作会议。会议由院党委书记缑星主持,全体专兼职班主任参加。会议伊始,缑星传达了学校安全稳定工作会议的会议精神,强调学生安全是学院工…… 教科院新闻部 信阳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查看全文 >>

信阳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召开2024年度团支部书记述职评议会

为加强我院团支部的组织规范化建设,完善团支部管理制度,提高基层团建工作水平,12月26日,我院于教科楼301会议室举办团支部书记述职评议会,专职辅导员杨艺卓参与并指导活动,学生会主席…… 教科院新闻部 信阳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查看全文 >>

信阳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一生一技”儿童舞蹈编创大赛完美落幕

为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艺术创造力,展示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成果。12月24日,教育科学学院于逸夫楼报告厅举办“一生一技”儿童舞蹈编创大赛。教育科学学院学前教育专业课老师朱欲晓、…… 教科院新闻部 信阳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查看全文 >>

信阳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希望杯”演讲比赛决赛圆满举行

12月19日下午,教育科学学院“希望杯”演讲比赛决赛在教科楼109会议室开展,出席本次活动的领导老师有教育科学学院党委副书记缑星、副院长孙天义、科研与研究工作秘书段海岑、专职辅导员杨…… 教科院新闻部 信阳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查看全文 >>

信阳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2024年先进班集体评选活动圆满结束

12月18日,教育科学学院在教科楼402会议室进行了2024年先进班集体评选活动。院党委副书记缑星、专职辅导员杨艺卓、田园老师、23级班主任李慧丽、徐华伟以及22、23级班长参与此次会议,会议由团…… 教科院新闻部 信阳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查看全文 >>

信阳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2024年“研途星芒,助梦启航”信封传递活动圆满举

为了给考研学子提供精神上的支持和鼓励,助力他们坚定信念,勇敢追梦,12月18日,教育科学学院于教科楼楼前举办2024年“研途星芒,助梦启航”信封传递活动。教育科学学院专职辅导员杨艺卓参…… 教科院新闻部 信阳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查看全文 >>

教育科学学院在信阳师范大学2024年“阳光冬季”校园马拉松中喜获佳绩

12月17日,信阳师范大学谭山校区2024“阳光冬季”校园马拉松在校园内激情开跑,教育科学学院的师生们积极参与,充分展现坚忍不拔的体育精神与昂扬向上的青春风采。比赛开始前,学校于北门举…… 教科院新闻部 信阳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查看全文 >>

信阳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第一期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圆满结业

12月12日下午,教育科学学院第一期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结业典礼于教科楼301会议室举行。校党委学工部副部长王忠磊、院党委书记房加帅、党委副书记缑星、副院长孙天义,2022级入党积极分子参加…… 教科院新闻部 信阳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寒假“返家乡” | 助力家乡发展,尽显青春活力——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学子

姓名:史佳航班级:计算机科学于技术2303班实践感悟:作为大学生,为响应学校号召,提升对社会的适应能力以及解决身边问题的…

桂平木偶戏传承困境何解?广西师大学子实地探寻破局之路

在文化多元发展与非遗保护意识日益增强的当下,2025年2月24日,广西师范大学多链兴“偶”团队前往广西桂平市杖头木偶文化基地…

机电青春助春运,温暖一路伴归程

在春运这场大规模的人口迁徙中,邳州市宏通汽车客运站作为城乡公交始发站,成为外出务工人员返乡的最后一站,承载着无数人团…

寒假返乡,共筑成长梦——记“红领巾小课堂,团团伴你共成长

**寒假返乡,共筑成长梦——记“红领巾小课堂,团团伴你共成长”活动**随着寒假的到来,我满怀激动地回到了久违的家乡。今年…

计科卓越展新篇,学途照亮启征程

一、引言故事始于2024年,那时的我还在红星中学埋头苦读。一群来自安徽工业大学的学长学姐回到母校进行宣讲,他们的分享让我…

最新发布

心有阳光 逐梦前行|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文艺汇演
为喜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庆祝新中国70华诞,由阳光控股主办,阳光学院承办的“心有阳光,逐梦前行”文艺汇演于9月20日的下午,在阳光学院音乐厅隆重上演。阳光控股领导及阳光学院校领导应邀观看演出…
山东大学能动学院寻访优秀校友社会实践调研团采访梁凯丽
9月20日上午,山东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迎百廿山大华诞传百年山大精神”寻访优秀校友暑期社会实践调研团于山东省节能协会采访了技术部部长梁凯丽。对于梁凯丽的采访工作从8月中旬开始准备。8月17日,队长…
旧县村--傩舞文化
旧县村,位于湛江市湖光镇东南面,是隋朝时期铁耙县遗址,建于隋开皇十年,跨越隋、唐、宋三个朝代,村史长达1400多年,历史文化深厚。目前,村里还有不少保留完好的清时期民居,还有大量古老的祠堂和神庙。…
大汉三墩海上丝绸之路文化地理坐标
徐闻,素有“菠萝的海”之美誉,每年到了菠萝收获的季节,徐闻的田野间、空气中,都会飘散着阵阵菠萝的芬芳气味。一望无垠的的菠萝形成了金黄色的海洋,与澄澈宁静的蓝天交相映衬,偶尔间随微风飘荡而来的几…
入学“第一课” ——军训
九月,活力飞扬,是热血的,是朝气的。又到一年“开学季”,江西财经大学组织大一新生开展为期十七天的入学军训,旨在锻炼新生身体素质,磨炼其意志品格,使其以崭新的面貌迎接新学期。随着“开学典礼暨军训…
领略天后信仰 传承海洋文化
7月18日,团队成员前往雷州当地的关部天后宫和乌石天后宫,就当地的妈祖信仰程度进行调研采访。妈祖是以中国东南沿海为中心的海神信仰,又称天妃、天后。湛江1500公里的海岸线上,凡是有港口的城镇都有天后宫…
寻馆藏文物之韵 感海洋文化之美
博物馆和闹市无疑是能最直接地了解到一个地区的过往历史和人文精神的重要窗口。为此,2019年7月17日,广东海洋大学海书觅文小分队先后来到雷州市博物馆和雷州茂德公鼔城,共同揭开雷州的面纱。早上9:00,小分队…
青青学子,风华当行;选你所爱,不负韶华
2019年9月21日晚上7点整,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团总支、学生分会在生科楼报告厅进行院干招新宣讲会。出席本次宣讲会的有现任14个部门学生干部,部分前任学生干部以及2019级全体新生共280人。此次宣讲会由我院学生分…
十年再聚首,难忘母校情 ——2009届金融3班、4班赠送仪式暨座谈会顺利举行
9月21日,江西财经大学金融学院09届3班,4班校友十年再聚首,重返校园,畅谈十年变迁,共续师生情谊。下午2点,金融学院党委书记王琪、党委副书记郭海峰、吕江林教授、刘金凤教授与校友们在翼轸楼二楼会议室进…
仪式启动——湘大小绿人即将上线
2019年9月22日上午八点,湘潭大学2019级新生动员大会在第二田径场召开。湘潭大学校党委委员刘建平副校长主持动员大会,参加本次大会的还有党委委员、副校长廖永安教授、学校党委宣传部、学生工作部(处)、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