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2016年将要过去,一大波新戏赶着最后的末班车而来,国家话剧院上周末接连演出了两部小剧场新作《爆米花》和《罗刹国》之后,年底的重头戏——孟京辉的《临川四梦》将要上演,此外一年一度的麻花新戏《莎士比亚别生气》也成为岁末年初整整一年都在“致敬莎士比亚”诸多作品中最为有新意和有态度的一部。田沁鑫导演的《聆听弘一》刚刚已经在上海首演,马上也将移师北京,已经连续四年在保利剧院改造剧场上演的赖声川导演《如梦之梦》如期而至,这一拨儿新戏大戏的登场终于让一潭死水的2016戏剧舞台泛起一片涟漪。
赞
国有院团吃老本
这里说的“吃老本”并不是一个贬义词,有老本可吃,而且吃得很香其实并不比做原创大戏容易,有些院团做一个戏扔一个戏,这何尝不是浪费。和很多国外知名的艺术院团一样,我们的两大国有院团——北京人艺和国家话剧院都有很多经典保留剧目,随着艺术家年龄的增大,很多戏的传承虽然存在难度但也必须去面对。
今年人艺的舞台上,《天下第一楼》、《小井胡同》等剧目已经都是年轻一代的新鲜面孔。再过几年,人艺的看家戏《茶馆》也将面临着传承的问题,还有《窝头会馆》、《喜剧的忧伤》、《龙须沟》等不少经典剧目也都有这样的潜在的危机。今年北京人艺唯一的新戏是任鸣导演的《玩家》,这部戏上演时一票难求,口碑却分为两极,剧本打磨十年但仍有先天不足的感觉,结尾莫名其妙,打假的主题刻意而牵强。
国家话剧院年初的开年大戏《杜甫》口碑不尽如人意,编导演都存有不足,刘佩琦主演的杜甫与人们从诗词中认识的杜甫相差甚远,如果说濮存昕塑造的《李白》能激发观众的想象去寻找昔日大诗人的影子的话,这部《杜甫》则完全不能服众。年末上演的小剧场戏剧《爆米花》是外国获奖剧本改编的作品,编导在改编上下的工夫还不够,导致整个演出看起来不接地气儿。另一部《罗刹国》则是由三拓旗剧社的创始人赵淼导演,他用他最擅长的肢体语言完成了原著寓言式的剧情,让观众看得津津有味,而剧中面具的运用灵活多变,戏曲演员的身段丰富有趣,只是和编剧黄维若的剧本出入很大。
民营剧团树品牌
在众多民营剧团中,有几家民营剧团从成立之初就定位特别清晰。比如麻花,无论是他们现在从舞台剧延伸的网剧,或者是两部大电影,都承袭着他们一贯的主打幽默无厘头、结尾回暖温馨感人的“麻花”风格。而最为难得的是今年“麻花”电影《驴得水》完完全全一部不足千万的小成本制作,却赢得豆瓣高达8.5评分,口碑作用发酵成两亿票房,也算是今年电影界以小搏大的一个典型成功案例。
今年年末贺岁档期推出的新戏《莎士比亚别生气》刚刚在世纪剧院开票,60场演出票就已经所剩无几,这样的成绩在今年的话剧市场绝无仅有。也说明了“麻花”品牌在观众中的认知度。今年是纪念莎士比亚去世四百周年,如果看全这一年和莎士比亚相关的剧目大概不下百台,但麻花的《莎士比亚别生气》另辟蹊径,成为众多莎翁戏中最让人记住的一部。他们打出的口号是“一样的莎士比亚、不一样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并自诩“致敬大师泥石流”。整个舞台剧运用的“戏中戏”的结构看似常见,却并不刻意。音响师一边大口喝酒一边则玩着即兴音效,导演跳上舞台、配角纷纷抢戏,还有父女二人在观众席与舞台间自由穿梭,“麻花”年度大戏带领观众玩得足够爽。导演吴昱翰表示,“以前观众总是听我们讲故事,看演员的表演,这个戏则是想引导观众站在我们戏剧人的视角去看一场演出。”同严谨的照搬经典相比,该剧以“麻花”更为擅长的大胆随性颠覆性地解构了莎翁,剧中不少桥段让人捧腹叫绝,整个戏剧结构严谨,改变了“麻花”早期靠二人转段子串烧的做法,有更多资本进入,让“麻花人”在创作上找到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也会吸引更多的观众群体。
此外表现最为突出的民营剧团则是陈佩斯领衔的大道文化,他们去年推出的《戏台》口碑和票房齐飞,贴出一场卖一场,每场上座率都是全满,在如今演出市场进入寒冬的时候尤为不易,只可惜陈佩斯老师精力体力的限制,使得这部戏没有办法满足更多观众的需求。还有赖声川导演担任艺术总监的央华文化,他们今年引进了以色列话剧《乡村》,虽然这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但他们将这部戏在全国四个城市完成商演也算是个奇迹。明年他们将一举推出7部原创大戏,也是这家民营公司积累十年集中发力的一年。
舞台剧IP成气候
在去年“麻花”成功地将其《夏洛特烦恼》改编成电影大获成功之后,不少影视投资人将目光转向了所谓的“舞台剧IP”,今年就有“麻花”出品的第二部舞台剧作品改编的电影《驴得水》和饶晓志导演的同名话剧改编的电影《你好,疯子》即将上映,《疯子》之前的试映也获得了业内很好的口碑。很多电影投资人之前一直把目光投在网络文学或者小说上,现在开始关注和孵化戏剧项目的投资人越来越多。看过这几部电影的观众大概注意到了演员的表演,沈腾、马丽、任素汐等演员长期在舞台上摸爬滚打,台词剧情烂熟于心不说,关键是和对手戏演员之间的默契程度都为电影增色不少,不少看过《驴得水》的观众都说:“很久没有在电影院听清楚演员的台词了。”这是现在很多明星拍电影给出的紧张的档期,不排练直接进入拍摄所无法做到的。
同样,舞台剧向电影的输出并非是单向的,而是形成了一些有趣的互动,如之前被改编成电影的《烈日灼心》,小说今年又被改编为话剧《太阳黑子》;之前电影《失恋33天》也被改编成舞台剧,改编的过程不是复制,而是都做了非常大的调整,借作品本身的知名度提高观众的关注度,同时从不同的视角,运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去解读作品,这是舞台剧和影视剧良性互动的诉求。
憾
秀场吸睛不叫座
和往年相比,今年进入中国的秀场尤其多,在朝阳公园从加拿大引进的《Cavalia舞马》,在解放军歌剧院连演70多场的《Stomp破铜烂铁演唱会》以及在天桥艺术中心演出的《蓝人秀》等都成为一时的演出热点,演出质量也相当高,但不知观众对这样新奇的艺术形式是否还有一个适应的过程,所以尽管完成了预计的演出场次,但票房却未达到演出商的预期。这样的状况和今年演出市场总体走势下滑有一定关系,但更大的原因恐怕还是观众对秀场的接受程度,认为只去看一场单纯娱乐和视角冲击的演出花大价钱不值的传统思维有一些关系。
送别多位艺术家
今年,我们送别了多位让人怀念的老艺术家,今年夏天人艺接连三天韩善续、吴桂苓、金雅琴三位艺术家相继离世,秋天又送别苏民导演,加之去年送走的胡宗温、朱琳、吕恩、宋凤仪(朱旭的妻子),他们所代表的人艺的黄金时代正在离我们远去。
然而更令人痛惜的是今年京剧界痛失吴素秋、梅葆玖、李世济、王金璐、马长礼等多位重量级艺术家,他们活着每个人都是一部京剧的活化石,从旧社会戏班走来每个人都是一身绝活,他们的离去都是京剧艺术无法挽回的损失。
乐
《小公主》首演 陪孩子过年
在儿童剧创作领域,中国儿艺绝对是一家独大,今年剧院恰逢60周年华诞,他们无论是翻新排演的经典保留剧目《马兰花》、《宝船》,还是创新的大戏《西游记》、《岳飞》、《长袜子皮皮》、《彼得·潘》,小剧场《成语魔方》都是孩子们心中的最爱。年底中国儿艺的压轴大戏音乐剧《小公主》改编自美国作家弗朗西斯·霍奇森·伯内特的同名小说,是一部灰姑娘式的儿童小说。12月18日,该剧在中国儿艺四楼排练厅召开媒体见面会。中国儿艺院长尹晓东、副院长冯俐,与《小公主》剧组主创和演员代表出席了媒体见面会,现场还展示了《小公主》的精彩片段。音乐剧《小公主》将于12月31日在中国儿童剧场首演,在跨年日为大家展现一个积极、友爱、乐观、充满正能量的“小公主”。
只要拥有高贵的心,女孩人人是公主
《小公主》主要描述了主人公萨拉在其父亲去世前后经历的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对于生活的变故,周围的冷眼以及各种际遇,萨拉都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即便衣衫褴褛,她仍然像个高贵的小公主。《小公主》原著的社会价值和影响力都非常大,在好莱坞史上多次被翻拍成电影,尤其秀兰·邓波儿出演的萨拉更是家喻户晓。
此次中国儿艺创排《小公主》以音乐剧的方式呈现,希望让这部经典作品再次焕发出光彩,“只要拥有高贵的心,女孩人人是公主。”剧中传达的积极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将会告诉每位走进剧场的小朋友,只要有一颗强大而柔软的心,有一双不带偏见和歧视的眼睛,学会给予和爱,每个女孩都是“小公主”。该剧导演赵宇对《小公主》的内涵表达也有很高的期待,“我希望通过《小公主》这部戏来引导孩子们真正理解‘富’的含义,帮助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高水准音乐护航,足尖踢踏舞打造梦境
作为一部音乐剧,《小公主》中的音乐和舞蹈设计对整个剧目的呈现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小公主》的作曲由中国儿艺作曲家邹野担任,儿童剧《马兰花》《月光摇篮曲》《香格里拉》《十二个月》《宝船》《东海人鱼》等剧目作曲都出自邹野之手。谈及该剧作曲的创作,邹野表示,全剧共66首音乐,曲目的数量甚至超过了《马兰花》,其中,演员演唱的曲目近30首,音乐几乎贯穿全剧。《小公主》乐谱旋律优美,极具超前的现代手法,对演员的演唱提出了极大的挑战。
音乐剧中舞蹈的设计不仅要呈现美感,更要结合剧情起到推进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因剧中舞蹈呈现包含梦境里洋娃娃惊奇的复活等魔幻的元素,需要与众不同的表现手法,最终选择了用足尖踢踏这一国内首次使用的艺术手段来呈现。
精雕细琢迎难而上,演员打造丰富角色
音乐剧《小公主》演员方面汇聚了中国儿艺活跃在一线的众多优秀青年演员,大家不断刻苦训练,反复体味剧中人物的细腻感情,从唱、跳、演等各个方面都进步快速,争取最终会给观众们一个完美的展现。
饰演“小公主萨拉”的栾晰说,萨拉是一个表演时需要十分走心的灵魂角色,萨拉年龄虽小但内心比较强大,如何把角色立体地演绎出来,这个度的把握是很有难度的。“在演绎角色的过程中,我自己也不断被萨拉坚强、美好的品格所感染。”剧中饰演仆人“贝基”的胡志茸表示,之前没有接触过仆人的角色,这次对自己的挑战也特别大,从一开始的“演绎”到现在已经融入角色,真正从“贝基”的角度来进行表演。而饰演剧中小公主好朋友“厄尔梅加德”的周佳云子说,在演绎这个角色时,自己也是慢慢找到感觉的,对人物的理解也是越来越深刻。
北京晨报记者
和璐璐/文 柴春霞/摄
http://www.dxsbao.com/art/1792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