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诞生在中国》以中国三个野生动物家庭为主线,通过春夏秋冬又一春的时间顺序,以亲情为剧情内核,展现了大熊猫母亲丫丫及女儿美美、金丝猴淘淘、雪豹达瓦及两只幼崽的生活日常。 大熊猫讲述了大熊猫母亲丫丫面对女儿美美茁壮成长日趋独立,而最终默然放手挥泪离别的故事。 金丝猴讲述了因妹妹的出生而被瓜分父爱母爱的淘淘负气离家出走,最终又因抵御天敌为家族作出巨大贡献而重归家庭的故事。 雪豹讲述了雪豹母亲达瓦为了幼崽在逆境中求生的艰难故事。
“在中国这片壮丽的土地上诞生了无数生灵,它们在这里出生,它们在这里成长,它们在这里爱与被爱,它们在这里生生不息,完成自然的轮回。”这是影片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句台词,它体现出了影片最大的两个特色,童话般的、拟人化的自然故事;“用四五种动物表达生命的轮回,传达东方的生命哲学”
小时候,我们对自然界生物的认识可能局限于画本宠物动物园。小孩子接触到的也是一个童话般的自然:小孩子几乎是靠着本能在判断“这些小动物好可爱啊”,“虫子长得好丑啊”;兔子那么可爱,大灰狼要吃它,狼就是坏的;小学课本里写到,很多小鱼被困在了沙滩上的小水坑里,小男孩一条一条地救;沈石溪的动物小说里,动物的情感和人没什么区别。总之那个时候,我们眼中的自然充满着感情、温情,觉得自然不应该是残酷的,一切都应该是美好的。
后来慢慢长大,通过《动物世界》等等,我们看到了更加真实,更加残酷的自然,大自然时时刻刻都在上演着杀戮与生存的故事:狮子和鹿是不会像“辛巴”和“斑比”那样相处的;“百兽之王”不是维持森林的公平与正义的;《红飘带狮王》里一心想要打破雌师雄狮不平等地位的情节也是完全虚构的。
我们也渐渐明白,对于自然界的生物来说,最重要的是活下去,由此而产生的一切行为都应该是合理的,所以狼吃兔子是应该的。人在面对这些的时候,不能有过多干预,否则就是在破坏自然界的法则与平衡。片中有这样一幕,在食物极度匮乏的冬季,雪豹妈妈达娃铤而走险去捕猎牦牛,结果伤重而亡,两只幼崽是否得到剧组的救助我们不得而知。我想面对这样的镜头,现在的我们应该很少会有人说,太可怜了为什么不去救他这种话了吧。现在的我们面对自然更多的是理性:即使被称为“高原之王”,也要面临生存的挑战,大自然的生存之道就是这么残酷。仅此而已,不应再有过多的悲悯,因为这就是自然本来的样子。
这部电影仿佛在这两种状态间找到了平衡,从真实残酷的自然当中“抽离”出温暖的一面,你能看到大熊猫幼崽不安于母亲无时无刻的看护,总想逃出怀抱去感受外面的世界,却一次次滚落斜坡,在雪豹妈妈为了生存而铤而走险时,两只雪豹宝宝依旧无忧无虑的玩耍嬉戏,显出艰苦环境下涉世未深的美好,小金丝猴因家庭矛盾离家出走,与一群同样淘气的伙伴们游走于丛林间。藏羚羊和在古代中国被奉为仙鹤的丹顶鹤也客串出镜,在广袤的草原和湿地中繁衍生息。美好地就像小时候看到的童话一般,但即使成人来看也丝毫不会觉得这些童话有多么虚假。我觉得一方面是“成人”真的已经太久没有接触过这么温暖的自然了,我们总是被告知:自然是残酷的,羚羊是不会飞渡的,也不会跪拜的——小时候的自然被重新构建了,这个时候小时候的自然突然重新出现在你面前,你只会觉得熟悉、温暖,这是你曾经最最熟悉的自然。
另一个原因则是电影在叙事方面做得很好,有情节却不生硬,那种感觉就像是小学做的“看图写话”一样,画面就是真实的画面,但是带着想象和童心,确实会有很多有趣的情节被脑补出来,因此不会觉得熊猫幼崽变得独立,金丝猴勇救妹妹是假的,也不是小时候的童话绘本情节,而是你影片和你一起换个有爱的视角看自然,仅此而已。
至于生命轮回的东方哲学,实在没有很深刻的感悟,或许是阅历和知识不够吧,只能在影片的一些镜头当中感受到:雪豹达娃死去的镜头紧接着是丹顶鹤在空中翱翔的画面,仿佛寓意着雪豹达娃的灵魂去往西天,下一个镜头则是熊猫宝宝的诞生,仿佛生命完成了一个轮回。
或许长久以来我们都把自然想的有点“玄学”以及“未可知”,人为地赋予很多“道理”“奥秘”,但或许自然就是一件简单的事呢,就像这部电影。在看完以后,不必去想,自然多伟大,自然多玄妙,我只需要感受到,很美好,就足够了,这种纯粹的快乐和绞尽脑汁思考“人类为什么会留下四块被毛区”是一样让人享受的。
http://www.dxsbao.com/art/15721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