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说,我们不仅仅是你的学生,更是你一生的朋友;我说,你是我们最好的艾姐。 ——题记
许多人都曾抱怨过,说自己的老师是如何如何死板,仿佛老师就是古经上僵死教条的代名词。老师与学生之间总有许多意见难以达成一致,只因老师肩上担负着为人师表的责任,学生有着学生的冲劲与天真,二者之间总是有一道鸿沟,难以互相亲近。
我也曾这样认为,直到我遇到了艾艳红老师——我们的艾姐。
她身姿窈窕,一米六的个子,瓜子脸儿,眉眼弯弯,见到她时总是面带微笑,眼睛里闪着星星,让人见了暖意融融,说话声音温柔甜美,一头黑亮的直发挽在身后,周身散发着书香气息,宁静美好。
艾姐是中文系副教授,教我们人文素养一科,刚迈入大学时,我便曾想,人文素养老师必定是个拿着课本在黑板上面涂涂写写,敲敲讲桌,念念古文的老头子,必定无趣至极。不想,命运竟然给了我这样一个惊喜。第一次迈入人文素养课的课堂,是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进入教室,便看到一个瘦小的身影在多媒体处调试电脑,阳光透过窗户照射进来,撒落在她的肩头上,嘴角上噙着温暖的笑意,让人忍不住想去接近她,忍不住期待有她的课堂。
第一堂课是说课,艾姐详细地介绍了自己的基本情况以及人文素养这门学科,并向我们介绍起了她的教学设想及模式。她是传统文化的弘扬者,她提倡阅读文学经典,做经典读书笔记,行夫子礼,希望将中国传统文化真正带入我们的生活,做到身体力行传诵经典;她是新型教学模式的开拓者,她采取“项目小组教学法”,将全班同学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希望能最大限度地调动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让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充分体现出来,以便形成师生间的良性互动。她更是“互联网+”的推广者,为了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成立了“艾姐微课堂”微信公众号以及雨课堂来辅助教学,通过这两个学习平台,我们将得以及时把握本科目的学习目标,以及重点难点,同时也将为我们提供学习互助的交流途径,在平台上,我们可以及时反馈自己的学习情况,发表自己的观点,收藏自己需要的课件,总结自己的得失。
新型的教学模式让我顿觉耳目一新,学习传统文化一直是我心之所向,却一直没有机会将它落到实处,总是背着大家都耳熟能详的诗词古文,获取着为应试而学习的知识,始终无法将它归为提升自己、满足自身爱好的一部分,而艾姐,给了我这样一个机会,传诵经典,是我走近传统文化迈出的重要一步,行夫子礼,也是我实践传统礼仪的重要开端。我无法忘记后来每节课前那郑重一拜,无法忘记课堂诵读的铿锵字眼,无法忘记那时自己心中对经典的敬畏与热忱。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仿佛是一场生生不灭的烈火,在我的心头越燃越旺,是艾姐,给了我勇于燃烧的机会,将我那悄悄埋下的引线点上了火苗。
教学与互联网结合的教学模式让我们的学习生活充满了乐趣,也使我们与艾姐的关系更加紧密。艾姐于我是老师,更是朋友,在她的课堂上,我们可以畅所欲言,表达心之所想,而她则用心倾听,点头肯定,予以鼓励,并加以点评。我至今都难以忘怀那一次朗诵实践课,我不曾受过朗诵培训,却因着对文字的热爱,在朗诵方面略显优势。那时,站在台上的我故作着镇静,实则忐忑不已,我挺直了背脊,大声朗读,希望紧张的情绪可以被驱散开来,拿着稿纸的手随着情绪的变化开始不停地颤抖,或许是朗读的节奏让我激动不已,或许是当众朗诵让我倍感压力,到底是什么我已经记不太清了,或许都有吧,但记忆中最深的的是艾姐脸上浓浓的笑意,在台下的她仿佛是一束光,明媚耀眼,她的眼里有鼓励,有赞赏,看着她的眼睛,我的心中无比安定。我想我与艾姐的真正结缘便是从那时开始的吧,是她给予我鼓励,让我走向了后来更广阔的天地。
后来,人文素养课自然而然地成为了我最期待的课程,每个周一的早晨我都会早早来到教室,打开读书笔记细细品读,感受经典的魅力,发现自己的成长。缘分妙不可言,在对的时间遇上与自己趣味相投的人并不容易,尤其,她还是你的师长,我与艾姐之间没有过多的面对面交流,却也能在偶尔的眼神交汇中读懂对方所想,她知我心中的怯弱,便予以我支持与鼓励,哪怕是一个眼神,哪怕只是只言片语;我知她对我抱有期望,于是我努力向前不敢松懈,在课堂中呈现出自己最好的状态。我不善言辞,却也不愿将对艾姐的爱与敬意埋在心底,于是,我选择写下来,我想让她知道,是她让曾经那个怯弱的女孩大胆地走向了人前,是她的善意让我拾起了自信,让我得以正视自己。此刻,我想说:艾姐,谢谢您,能与您同行,我很幸运。
很幸运,您出现在我最好的年华里,让我找到了自己成长方向;
很幸运,您出现在我脆弱的转型期,让我拾起了自信与勇气;
很幸运,您成为了我的老师、我的朋友,与你同行,我很幸运。
感谢一路有你,我亲爱的艾姐。惟愿时光将我们温柔以待,让我们相处的时光过得慢些、再慢些。
http://www.dxsbao.com/art/15609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