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8日,德云社签约相声演员吴鹤臣突发脑溢血,失去意识,被紧急送到北京天坛医院救治,截至目前已经救治了一个月左右。在治疗期间,吴鹤臣的家人曾在众筹平台“水滴筹”发起求助,但随后这条求助却引发了大量网友的质疑。
网友质疑的焦点在于吴鹤臣一家有房、有车、有医保,家里还请了护工,再加上吴鹤臣是德云社的签约演员,因此公众得出了结论:吴鹤臣家中并不穷困,脑溢血十几万就可以治好,为什么非要众筹100万,还勾选了“贫困户”的标签?
5月3日,吴鹤臣的妻子@张泓艺在微博中给出回应。回应中,吴鹤臣一家表示,但凡有其它办法,也不会选择用众筹的方式解决,并愿意在之后放出捐款的具体明细。但是这份回应并没有得到大众的理解,反而有更多的网友抨击吴鹤臣一家,不少网友认为:水滴筹是赤贫人的最后救命稻草,对于吴鹤臣这样的人家不应该选择众筹解决事情。难道众筹只能是穷人的专利么?
众筹这件事情本身就是一种主动筹款与自愿捐款的行为。在张泓艺作出的回应中不难看出,吴鹤臣一家虽然有房、有车,但是因为一些原因导致不能够变卖为现金,真正能够拿出的钱并没有多少。天有不测风云,但同时家家也有本难念的经,即使张泓艺已经一一做出回应,但在大众眼里公众人物直接与“你有钱”挂上钩,此时,无论怎样辩解,都很难改变大众的固有想法。因此大众将吴鹤臣一家选择众筹的行为被打入不道德的行列,并且贴上了消费公众爱心的标签。
“水滴筹”官方网站主页的平台定位中这样写道:“水滴筹”是北京水滴互保科技有限公司运营的为陷入困境的患者提供个人大病求助信息发布服 务的互联网平台。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并没有像吴鹤臣这样的家庭不能发起众筹的规定,也没有明确的限制究竟谁可以筹款、谁不可以筹款。因而对于大众来说,筹款发起人的地位应该是平等的,而不是有成见的。
成见的产生与发起人信息不透明密切相关,如果吴鹤臣的家人在在发起众筹时就据实填报相关信息,遇到不能够确定的项目时寻求相关专业人员的帮助,向大众展示出众足够的诚意,也不会引起大众的反感。
除此以外,“水滴筹”平台本身的管理、审核也导致了编造虚假信息的产生,使公众对平台产生了信任危机。作为众筹平台,“水滴筹”致力于通过低门槛的众筹方式帮助有需求的大众解决燃眉之急,筹款者只需在平台上交身份证、诊断证明,两分钟内就可以审核完毕,发起筹款申请,甚至是经过PS后的诊断书也通过了审核,者足以可见“水滴筹”平台审核的宽松程度。
在“水滴筹”平台的《个人求助信息发布条款》《用户协议》与《隐私政策》等相关条款均声明:发起人、求助人应对其提交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负责,不得虚构头像,平台不能完全保证通过平台发布的任何消息是真实或完全准确的,捐款人应理性分析、判断后决定是否捐赠、资助。
由以上信息可以看出,众筹平台在信息审核、真实度的把握上是不够的,反而将希望寄托到捐款人和发起人的自觉性上,因此在众筹平台上也不乏有许多人借信息审核低门槛的便利,发起筹款,骗取大众的同情。在骗筹现象众多的情况下,再有吴鹤臣家人的虚假填报,大众对于吴鹤臣发起筹款也难免会有过激反应,引起众怒。
吴鹤臣家人发起众筹引起轩然大波,暴露的是平台本身的审核管理机制的不成熟。倘若平台能够完善发起人的相关信息审核,并且在捐款人进行捐款时进行充分的风险提示,将责任完全落实到位,在虚假骗筹出现时及时制止,那么“骗筹”现象也会得到改善,爱心也不会被过度消费,社会成员之间的信任感不会消逝,真正需要众筹治病的人也能得到帮助。
类似“水滴筹”的众筹平台在中国还有许多,整改众筹平台任重道远。但值得欣慰的是,此次吴鹤臣的众筹风波所暴露出的问题也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重视,在5月8号,民政部就对德云社演员众筹一事作出回应:“虽然个人求助不属于慈善捐款,不在民政部法定监管职责范围内,但由于影响到慈善领域只需规范,下一步,民政部将引导平台修订自律公约,针对群众关切持续完善自律机制,也将动员其他平台加入自律。”
http://www.dxsbao.com/art/15578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