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剑桥大学承认中国的应试成绩了!”
近日,一则关于“剑桥大学承认中国高考成绩”的消息一经报道就迅速登上各大媒体平台的热搜。剑桥大学官网上显示,剑桥大学可以接受中国学生通过高考成绩来申请入学,其要求是考生成绩达到所在省名次排名前0.1%。
针对这次掀起的大众热潮,剑桥大学在微博上回应称:“承认中国高考成绩并不是剑桥新闻,已执行有数年,但剑桥的招生并不‘唯成绩论’,而是在考试成绩基础上对每一位学生进行综合评估。”
无论此次剑桥大学承认中国高考成绩的事情是否是新鲜出炉的,就事件本身来说,剑桥承认高考成绩,就是对应试教育下中国学生成绩的肯定。近年来,在素质教育的广泛提倡之下,我国现行的教育制度,填鸭式教育一直都为人们所诟病——一种以提升学生应试能力为主要目的,并且十分看重考试成绩、背诵与解题的教育制度。
“背多分”的理论在学生之间一直畅销,背的多,分数也就相应的越高。在中国教育里面,中高考成绩的多少能够衡量你接下来学习环境质量的高低,而应试教育也恰好完美地符合这一要求。相比较于其它欧美国家的学生,中国学生的记忆能力和心算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和提升。
剑桥大学肯定中国的高考成绩,其实看重的也就是在这种强制性的教育要求之下中国学生所具有的优势,可以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能,学生的基础知识牢固扎实。举例来说,河北衡水中学的教育方式虽然看似残酷,但是每年从衡水中学出来的学生与其他学校相比,产出的是一批更高质量的优秀人才。
但是中国的应试教育所呈现的弊端也是十分明显的,片面重视智育,轻视德、体、美、劳的教育,肢解课程体系的科学性和完整性,造成学生认知结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残缺不全。近年来国家教育机构也在逐渐强调中小学生的素质教育,要求全面发展,综合进步。所以,剑桥大学在承认中国高考成绩的同时,中国申请的学生也要达到申请专业的语言要求,通常情况下雅思的要求是7分。
针对这次剑桥大学承认中国高考成绩的热评,剑桥大学校长斯蒂芬·图普在“大学堂·北大讲坛”演讲时回应称:“之所以接受高考的结果,是因为我们希望使用尽可能多的信息来衡量剑桥大学的申请者,但高考的结果并不是唯一的参考指标。”
在审核申请者的入学资质时,除了重视中国申请者的高考总分,剑桥大学还将考察申请者单科的高考成绩以及高中阶段会考的成绩。同时,剑桥大学鼓励中国申请者在高考之外参加诸如奥林匹克竞赛、SAT、AP考试等课外性质的考试。另外,中国申请者依然可以凭借SAT、IB课程文凭以及A-Level成绩申请剑桥大学。
这些条件并非是附加项目,而是对于以上成绩的补充和丰满。中国教育重视基础,而这一模式的弊端恰好可以用其他的规定来填补。除了剑桥大学肯定中国高考成绩,伯明翰大学、莱斯特大学等英国高校也承认中国高考成绩,但同时也有着和剑桥大学一样对于中国申请者有着其他的综合素质的考量。
素质教育,看重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养,强调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精神,以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最终形成人的健全个性。微博网友@一小步周老师说到:“不要希望孩子活得跟狗一样,因为她本身就有灵性。”对于学生的教育,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必须齐头并进。
中国教育也正在向素质教育的方向发展,小升初初升高从升学考试录取改成分片区,高考文理科改成六选三,高校现在开始狠抓教育纪律,不仅每日的学时增加,还要一改以往某些学生“醉生梦死的大学生活”。
当下瞬息万变的发展,应试教育所培养出来的学生已经不再刚好满足这个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而素质教育所呈现出来的是,要求人们应该能够正确面临和处理自身所处社会环境的一切事物和现象。
就剑桥大学承认中国高考成绩这一沸沸扬扬的事件来说,虽然不是新鲜的新闻事件,但也可以肯定的是剑桥大学的这一行为是在鼓励更多优秀的中国学生努力学习,然后选择出国留学深造。
微博网友:
@程优秀是我:我是他们永远得不到的
@深巷的猫酱:可惜的是我已经过了高考的年纪了
@迷路的木子洋洋的妹妹:剑桥今天我在这告诉你,我!是你永远得不到的学生
@竹心子啊:高考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认可,中国的学生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认可
@张琳琳Lydia:与其说承认高考成绩,更不如说,他们很认可中国的人才
生活条件的不断提高,社会竞争的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人会选择出国留学,提高学历,拓展知识,以更好的迎接来自社会各界的不堪承受的压力。留学提供给学生更好的接触世界的平台,让人对于世界的看法更加的全面,也同样能够享受更加开放的信息与资源。同样,留学能够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地处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留学的好处就像一块大蛋糕不断诱惑越来越多的学生前往分强。
另外,在独生子女增加的背景之下,父母只需要负担一个孩子的学习生活费用,经济压力相对的减少,让父母愿意花费更多的心思和财力去提供给孩子更好的教育资源。家庭的期望鼓励了更多的学生走出去,以期获取发现的优质平台。总之,海外学校的这一教育政策,为更多的中国学生在主观和客观上提供了一定的便利与动力。
http://www.dxsbao.com/art/15423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