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教父》系列影片被誉为电影史上的巅峰之作,关于《教父》创作的渊源、背景、选角都已经老生常谈。但是换个角度,我们用镜头画面的视角来赏析这部人类历史上少有的史诗之作,也不失为一种致敬经典的方式。
关键词:教父 镜头语言 叙事范式构建 人物性格塑造 主题分析 公权力的补充
内外镜头 全知视角
镜头布局、色调渲染在人物塑造中的应用
说到《教父》系列影片的镜头画面就不能不提“戈登威利斯”,他当时担任电影的总摄影师。我们不难发现,他大面积地使用阴影、暗调来渲染气氛,表现人物的心理变化。其中典型例子是老教父和商人巴拉瑟拉之间的对话。商人巴拉瑟拉因为女儿被人侵犯,他通过法律途径得不到公正的处理,于是他找到了教父,希望老教父能换自己女儿一个公道。这是一个守法商人对法律不公的最后的抵抗,老教父能提供他体制外的“公平”,当政府无法保护普通人的利益时,它就变相地把人们推向黑帮的保护网。
巴拉瑟拉在阐述自己女儿收到侵犯,法律却判决不公,放任犯事的公子哥逍遥法外时,导演科波拉选择“关闭”了屋子里的所有自然光,仅仅用了一点微弱的灯光勾勒人物的轮廓,商人身后暗黑深邃的背景则是直接反映了人物心中对法律判决的不满和怨恨。老教父和巴拉瑟拉在昏暗的背景下仍然穿着黑色西服,这不仅对观众视觉是一种挑战,更是对摄影师技术的考验。摄影师需要在黑暗的环境下锁定曝光,在反映人物悲凉心情 的同时还要保证人物的表情轮廓清晰可视,这在六七十年代的设备条件下是非常难以实现的。
不过,如果只是阴影暗调使用得当还不足以造就这部影片的伟大。
老教父送走了巴拉塞拉之后,镜头转移到了户外,和刚才昏暗的室内环境产生了鲜明的对比。喧嚣热闹的音乐和拥挤跳舞的人群在提示着观众这是一场非常盛大的婚礼。影片不断地在户外强光和老教父所处地昏暗的室内环境之间切换镜头,老教父在室内处理客人棘手的问题,户外正在举行盛大空前的婚礼。明暗对比下,老教父神秘又受人敬爱的形象就应运而生了。
婚礼的现场,镜头不断地转换,用近景展示人物的动作,用特写描述人物的表情,用远景拍人物的合照……一系列组合镜头的熟练应用向我们全方位展示了婚礼的热闹,同时也侧面反映了柯里昂家族的影响力巨大。其中,关于老教父的两个得力干:胖子科尼蒙扎,瘦子泰西欧的镜头语言使用得非常老练。胖子科尼蒙扎性格活跃,和周围的所有人一起跳舞,场面其乐融融;而瘦子泰西欧则只是坐主席方桌吃橘子,性格沉稳而内敛。简单直白的镜头语言几秒钟就交代清楚了人物的性格特点,这大概就是电影艺术的魅力所在吧。
紧接着本片的主角麦克登场,导演科波拉选择了用老教父躲在室内,拉开百叶窗的视角来刻画麦克第一次出场的形象,展现了老教父对麦克的格外关注。麦克的穿着也和身边其他人大相径庭,注意他身上的勋章:泛太平洋战区服役、北非战区服役、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留念。这是一个典型的美国英雄形象,与黑帮家庭的背景非常不符,这个不同让观众对麦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老教父希望麦克成为一个出色的军人或者政治家,这也为后面麦克却要继承老教父衣钵成为新一代教父的剧情埋下了矛盾的伏笔。麦克对自己的女友凯诉说了自己家族的暴力史,这让凯非常惊讶,但麦克说:“这是我的家族,不是我。”在剧情发展到后期,麦克迫于现实选择了刺杀了警察索罗索,并用强硬的手段清除了生意上的对手,当上了新一代教父。
影片中麦克性格和角色的颠覆性改变批判了二战结束后美国社会的混乱,当时的警察和议员联合黑手党包庇犯罪、纵容毒品交易以获得利益。弱者无法通过法律等正当途径维护自身的权益,只能诉诸于强硬手段和暴力复仇来实现自我保护。麦克的改变不仅仅是“个体”的改变,也折射了那个时代美国人的真实心理。
老教父的大儿子桑尼性格急躁且风流,科波拉选择了他和另一个女人偷情的镜头告诉了观众这是一个生性风流的角色。在老教父和毒枭谈判时,桑尼表现出了对毒品的强烈兴趣,这和老教父一口拒绝的态度截然相反。于是毒枭产生了暗杀老教父从而让桑尼子承父业继续在当地发展毒品生意的想法,进一步暗示了剧情的发展。而此时老教父对桑尼说的:“永远别让外人知道你在想什么”也成为了经典台词。
在《教父》最后的镜头,麦克杀了自己的妹夫,为哥哥桑尼复仇。随后他的妹妹康妮疯狂地找他讨说法,最后被麦克以妹妹精神出现问题为由被麦克搪塞过去。期间麦克的妻子凯含泪问他:“IS that ture?”麦克沉思后说了一句:“NO”。虽然是欺骗凯的话,却让这个女人免受了伤害。凯相信了麦克,“I guess we both need a drink”,之后转身去倒酒。此时,镜头的前景是凯倒酒的样子,而后景则是麦克和家族成员拥抱、行吻手礼的场景, 最后,在凯的张望中,通向麦克的门被默默“关上”。这个镜头暗示了麦克已经彻底成为了家族的族长,被迫陷入了黑手党庞大的利益链条中。他的妻子凯代表着麦克当兵时正义、光明的一面。《教父》的结尾,麦克和凯的“距离”越来越远,也代表着麦克和光明正义也渐行渐远……
内外镜头和全镜头的交相辉映
电影史诗《教父》之所以能取得伟大的荣誉,还得益于它构建的叙事范式,使得长达两小时五十六分的电影条理清晰、主线明确。导演科波拉巧妙地运用内外镜头和全知镜头交代了人物的心理活动、通过对人物的行为动作,表情形态的镜头语言塑造,充满展现了包括面包师恩佐、老教父等人物的性格。其中的典型案例是老教父被暗算后不得不躺在医院修养,他的大儿子桑尼继承了老教父的位置。在接到自己妹妹康妮被家暴的电话后,性格冲动急躁的桑尼随即独自开车去营救康妮,最后被仇人在收费站暗杀。老教父得知自己的大儿子被乱枪打死后悲痛欲绝。二儿子想要安抚老教父却迫于威严不得不坐在一旁不敢发声;老教父眼睛含泪,深呼吸的胸部剧烈起伏。
此时导演给了老教父一个半身特写,镜头聚焦在老教父的脸上,老教父一个细微的面部动作使室内昏暗的光线挡住了他悲痛扭曲的五官。房间里唯一的光亮,是老教父的眼泪。导演通过几个简单的内外镜头运用,交代了老教父此时心中的悲愤。
而此时老教父却说:“I Don’t want to revenge”,一向重视家人、恩怨分明的老教父为什么突然不想报仇了?就在观众产生疑惑的时候,科波拉又使用全知镜头即上帝视角交代了老教父组织五大家族首领开会、安排小儿子麦克回到西西里、和仇人达成协议一系列的事件,使得麦克最后接替老教父的职位,展开一系列复仇计划等情节变得顺理成章。通过内外镜头设置老教父“不复仇”的悬念,在叙事上则采用上帝视角展示老教父一步步让自己的儿子麦克代替自己展开复仇的情节。直到影片的最后麦克说:“I‘m the only one who really know s that”(我是唯一一个知道真相的人)的时候,才揭晓复仇计划的真正操作者,如此一来,观众就被老教父的“睿智”和“毒辣”所折服,从而成功地塑造了这个智慧和狠辣并存的角色。最后科波拉用全景镜头交代了老教父在自家的庭院陪着孙子嬉闹中安稳离世,这样有条不紊的情节安排和镜头配合,让人不得不感叹导演在视觉语言领域的深厚功底。
结语:
《教父》被誉称为美国工业电影的史诗,其成功不仅仅是因为主题涉及大众最喜闻乐见的“黑帮”“暴力”因素,更是因为导演科波拉一行人娴熟的镜头语言的应用。该影片摆脱了传统黑帮片烂俗、以“暴力”“血腥”和“性”元素为吸引眼球的套路。塑造麦克从海军英雄到黑帮首领的形象,暗讽了工业资本操控下美国昏暗的政治风气:在个人权利受到侵犯、法律无法保护公民自由的时候,人们只能通过黑手党来解决问题。
该片反映了“个人”和“组织”之间产生的矛盾,麦克本不愿和家族产生联系,却迫于残酷的现实不得不当上黑手党首领;商人不愿意和黑帮产生交集,法律却无法保护商人的正当利益,他最后不得不求助于黑手党。法律成了少数人获取利益的工具,警察和执法人滥用私权,于是黑手党成了公权力的一种补充。
参考文献:
[1]蒋薇.从电影《教父》看黑帮类型电影[J].艺术品鉴,2015(8):95.
[2]吕智博.从炼狱到炼狱——论电影《教父》的人道主义双重性[J].青年文学家,2014(12):110-111.
[3]黄书亭.传媒视角下的科波拉《教父》三部曲1674-893X(2014)03−0057−04
[4]吴海燕曾婧.电影《教父》的叙事艺术与美学价值DOI:10.16583/j.cnki.52-1014/j.2017.16.013
[5]程建锋.电影史诗《教父》的叙事理性2015-ZD-149
[6]浅谈电影音乐的作用——以电影《教父》为例 1674-8883(2017)02-0140-01
[7]黄晓娜.电影《教父》折射出来的黑帮发展特点[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3(25):290-291.
[8]吕智博.从炼狱到炼狱——论电影《教父》的人道主义双重性[J].青年文学家,2014(12):110-111.
http://www.dxsbao.com/art/15390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