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不再有用
文/彭思羽
“学习改变命运”是我们一直信奉的真理,可在有些贫困地区这个真理被丢弃了,取而代之的是“读书无用,打工才是王道”。在西南山区一个贫困发生率超过90%的村子,一名15岁义姓少年因为厌学而没有按时到校上学,村干部多次上门做工作,这个孩子终于上了初一,但又经常偷偷逃学。还是在这个山村里,一位长期辍学在家的少年在村干部上门劝说时扬言“如果再有人劝我上学,我就跳楼自杀。”“厌学症”在贫困地区不断滋生蔓延,引起了相关人士的关注。可是“厌学症”产生的原因多种多样,并不是单纯由某一方面引起。
首先,贫困地区父母为了生活远离家乡,孩子被留在家中由爷爷奶奶照看。老人文化水平低,关注孩子温饱的问题,却对学习难以顾及。孩子从小缺少父母管教,贫困家庭教育监督功能缺失。其次,现代科技发展,智能手机在农村普及,给贫困孩子打开了一个新世界的大门。光鲜亮丽的网络主播、生动有趣的手机游戏不断刺激着孩子的感官,再加上没有人及时的监督引导,他们开始在这个虚拟的世界中沉沦迷失。
除此之外,教育资源的不平衡也有一定影响,乡村的地理位置等资源不如城市,农村教育受到到资源限制可能缺乏一些趣味性,教学内容离农村孩子较远,对孩子的吸引力不够,难以提起孩子学习的兴趣。
贫困地区家庭教育观念的改变是“厌学症”产生的重要原因。过去贫困家庭认为“读书改变命运”,倾尽全力砸锅卖铁也要供孩子上学。孩子也受此影响发奋学习,寒门出贵子,得到预期的效果。可是现在社会竞争压力大,大学生一抓一箩筐,读了大学也未必能出人头地,与预期相差甚远,而且教育的支出对贫困家庭来说是一笔沉重负担。长期无望的付出还不如抓住眼前的温饱。让孩子早早出去打工至少还能获得一些生活的补贴,改善原本就不宽裕的生活。父母的观念对孩子也有影响,孩子的学习愿望不再强烈,寒门再难出贵子。而且现在国家的脱贫政策比较完善,很多贫困地区的孩子已经没有过去严重的生存危机感,一些孩子觉得不奋斗也有饭吃,有衣穿,读不读书无所谓。有些贫困地区的孩子不仅厌恶在学校学习,也不愿意接受其他形式的学习,更有甚者连打工都不愿意,只愿每天看看直播,打打游戏。广东某市对口帮扶广西某县,需要动员一百多人适龄青年到广东进行职业培训,可只招到四十多人,还有六人没过几天就回来了,当地的扶贫干部一声叹息,当地的孩子宁愿每天打游戏都不愿意接受培训。
以上这些都是导致“厌学症”出现的原因,在今天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事物瞬息万变,读书投入周期长、回报见效慢、好像不太适合现在的发展,失去了它原有的吸引力。这可能也是它在贫困地区失去了地位的原因。但我其实不太同意这种说法,“读书改变命运”这话确实有一定的功利性,但也有一定的激励性。人们做任何事都需要一个理由来支持自己,“读书改变命运”就给了人们一个目的那就是改变命运,可是如何改变并没有定论。有的人刻苦学习,考上名牌大学,毕业后获得不错的工作,得到不菲的收入,这是改变命运。有的人努力学习只考上普通学校,毕业后的工作也很普通,生活没有多大的变化,可是他的思想“命运”得到了改变,不再局限于以前老旧的观念,学习让他学会了从多个角度看问题。我们学习过的知识如果不复习很快就会忘了,可是在学习中获得的学习方法可能会指导我们受益终生。这也是为什么说“读书改变命运”。
但是读书的周期长投入大,许多贫困地区的家庭长久地看不到希望,渐渐丧失了信心,也放弃了读书。这种选择也不完全是错误的,只是每个人的选择不同。但是在工作中也需要学习,厌恶学习还是会有一定的影响。无论选择读书还是工作都需要保持一课好学的心,付出努力。
http://www.dxsbao.com/art/15242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