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校园文学 >

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

来源:大学生网报 西南科技大学 作者:黄艳

  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

  文/黄艳

评书,又称说书、讲书,古代称为说话,是一种古老的中国传统口头讲说表演艺术形式。关于评书的来源,有一种说法。在古代,人们茶余饭后常常围在桌子边上闲侃一些来自东西南北中奇奇怪怪的见闻,久而久之便形成了评书。

择一事,终一生

张金山是著名的德云社评书演员。他在七八岁时第一次接触到评书,那时电台里正说着精忠报国的岳飞;他十七岁拜师学艺,师从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刘兰芳、王印权夫妇;他二十一岁开始与郭德纲先生合作演出,在过往的几十年间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代表作,如《军统戴笠》、《官场现形记》、《河神传》等。

学艺之初,他也有想过放弃,或许比起心中的乌托邦,现实的残酷来得更加实际:忙于生计,苦于成名,付出很久未曾有回报的苦涩以及变化无常的大众口味……但正如他自己所说:“摔倒了爬起来,想一想再前行。”采访过程中他举过这样一个例子:明代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在采药之初父亲并不赞同,父亲认为采药需要爬陡坡,攀悬崖,那些恶劣的气候环境会危及生命,但李时珍却以“身如逆流船,心比铁石坚。望父全儿志,至死不怕难”短短四句向父亲明志。张金山也受李时珍启发,不愿放弃最初的梦想。

谈起比较难忘的演出经历,张金山更是如数家珍。大约是在1998年的冬天,一次在北京话场说书的经历让他念念不忘。当时一场评书演绎下来,一个人也就只有二三十块的报酬,但那天他的恩师——刘兰芳前辈却亲临现场,在场下看着他们演出。演出一结束,刘老师便找到了他,不断指出他在台上演出的错误和需要改正的地方。在步行回家的路上,恩师问了他一句话:“你学习说书是为了什么?为了成名吗?”这句话给了他当头一棒,就在那个飘着鹅毛大雪的夜晚,他更深地领悟到了一直以来不为名不为利却一直坚守评书的恩师的苦心。

还有几次去山里演出的经历也让他很是触动。由于大山深处交通闭塞,与世隔绝,大山深处的老百姓对外面世界的变化知之甚少。因为精神世界极度匮乏,身处大山深处的人才会格外珍惜每一次与外界面对面交流的机会。每一次演出结束,他们都会送上亲自准备的小礼物来感谢这些评书人。几个鸡蛋、一袋米、一壶酒、一双鞋……山里人用他们特有的质朴回馈这个社会的赠予。除了感动,演出也少不了尴尬,尤其是评书,这门要求度极高的表演艺术。说书人或许为了一场书伏案工作几天,却会在正式演出时陷入忘词、说错、说串的窘境。偏偏在这种情况下台下听书人比台上说书人更明白,于是,纠正提醒就成了家常便饭。张金山也有过几次这样的经历,但在他看来,这正是现场说书尴尬又有趣的地方。

酒香也怕巷子深

上世纪,在互联网还未普及的六七十年代,电台仍是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而依托于电台的评书也迎来了它的井喷期。那时出现了评书四大名家——袁阔成先生、刘兰芳先生、单田芳先生和田连元先生,他们用自己的方式演绎着赤面秉赤心,青灯观青史的关公、长板桥头杀气生的张飞、精忠报国头不回的岳飞……这些有血有肉的人物成为那个年代百姓心中仰慕的英雄,同时也鼓舞着那个年代的人们建功立业,报效祖国。

“世上生艺甚多,唯有说书难习,说表评叙非容易,千言万语许记,一要声音宏亮,二要顿挫迟急,装文装武我自己,好像一台大戏。”新世纪,随着互联网的日益普及和普通话的传播,评书似乎丧失了前进的动力。而在袁阔成先生和单田芳先生相继仙去,刘兰芳先生和田连元先生已经七十多岁高龄的事实面前,评书人前行,道阻且长。

从评书自身而言,这门行业所要求的人员基本素质和具备的特点使其传承之路愈发坚难。张老师表示,学习评书,需要扎实的基本功。评书人不仅要有渊博的学识、辽阔的视野、极强的语言组织能力,还要有紧紧的“扣子”(评书专有名词:每节评书尾部给听众留下的悬念,有时候扣子也可以安插在某个细节处,以便在后文书中显现)、富有张力的舞台表演、恰到好处的“包袱”(用来调节气氛,使评书更加生动有趣)……而这些基本功的养成,非一朝一夕,需要从业人员有坚持不懈的精神以及在一次次评书过程中发现不足,不断完善自我能力。大多数学艺人半途而废正是因为这些极高的职业素质要求。

除了努力,还要有一定天赋,说书不像演电影电视剧话剧,演谁就是谁。评书人需要集生旦净末丑于一身,汇万事万物于一炉。

评书需要有特定的地点(茶馆,公园,话场……),特定的工具(醒木、团扇、桌子、椅子等)……评书不同于其他传统艺术表现形式可以借助网络很好地传播,网络为评书提供了一个传播的平台,但比起五花八门的综艺和电视剧,评书在大多数网络传媒上的受众占有率是极低的,更何况比起听,评书更注重的是演,是现实演出中与观众的良性互动,而网络传播似乎会淡化评书的人情味儿。

就外部环境而言,评书也遇到了一个瓶颈期。各大新兴媒体考虑到收视及播出内容给自身带来的利润等问题,会更愿意选择一些由人气偶像主演的电视剧电影,而不是受众占有率低且受众老龄化的评书。“我们没必要苛责一些媒体的选择,因为他们也有自己的考虑”,这是张金山老师的态度。但媒体的助力确实能给评书的传承与发展提供机会。

除了新媒体的影响,评书的过分功利化也需引起重视。一些青少年选择学习评书,并不是因为热爱,而是想从这门传统艺术表现形式中获得名和利。比起评书的文化价值,人们更关注评书的经济效益;比起评书能给社会带来什么,人们更关注评书能给自己带来什么。但在评书这个行业获得收益是一个长期等待的过程,一些青少年缺乏恒心,在短期内见不到明显的收益,就选择了放弃。

传承才是应有的敬畏

“评书谈古论今始终是跟得上时代的,说书不是怀思古之幽情而是用今天的眼光看待过去的故事,总结前人的经验。”新时代的评书如何传承发展,需要多方努力。就这一传承问题,张金山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有两点是极其重要的。

首先,从业人员需要不拘一格。每个人适合的类型不同,每个人都需要形成自己的特色。评书按篇幅来分,可分为短打和长袍。书随性走,每个人看事情的角度不同,个人性格不同也就形成了不同的艺术风格,从业人员需要根据自身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说书方式。张金山以自己为例,他认为自己的书比较注重说表评,说不是简单的说,而是要经过训练,说书一般釆用中音和丹田发声,然后人物赞、刀枪赞也要脆生。表是人物要表演的鲜活,让人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然后是评,评要画龙点晴,不啰嗦。

其次,评书也应主动求新求变,适应时代和人民需求。谈及评判评书优劣的标准,张金山认为是人民群众的态度。新时期要求评书内容不拘泥于古代经典,更应该出现更多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素材,评书的传播方式要走出电台,更多地借助新媒体,这也需要新媒体在关注节目创收带来的经济效益的同时,更加关注节目的文化价值,为评书提供更加广阔的平台。

说书的过去被称为“先生”,他们谈古论今预兴邦之大计,褒忠贬奸颂礼仪之先贤,古有高台教化的美誉。“先生”往往是对知识渊博,值得敬重的人的尊称。而如今,时代变了,节奏快了。在现实面前,评书圈流行“跑梁子”的套路活儿,真正能静下心来用较长时间说一部书的评书先生已经很少了,这不免让人忧虑评书的未来。在张老师看来,未来评书不会亡,但如何继承发展需要引起深思。

http://www.dxsbao.com/art/14348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文化娱乐看发展

文化娱乐看发展现代社会,市民文化娱乐需求不断提升,城市内文化娱乐方式与形式也在不断演变,为了更加深入地了解国家、城市在人民文娱方面地发展,7月4日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水利学院“感受…… 李力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水利学院查看全文 >>

教育与发展

以教育看发展为了更多维地感受家乡变化,7月2日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水利学院“感受家乡变迁,寻迹国家发展”实践团队员们前往家乡的高中母校以及周边学校,向老师们、同学们调查现在学生比例…… 李力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水利学院查看全文 >>

疫情复工复产调研

疫情复工复产调研为了积极响应号召,顺利开展实践活动,2022年7月2日,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水利学院“感受家乡变迁,寻迹国家发展”实践队队员通过走访调查和网上查找资料的形式对疫情恢复后…… 李力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水利学院查看全文 >>

生态变化看国家发展

生态变化看国家发展2022年7月2日,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水利学院“感受家乡变迁,寻迹国家发展”实践队队员们前往家乡生态保护走访、调查、记录,并查阅相关资料,通过深度了解家乡的生态发展…… 李力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水利学院查看全文 >>

防疫先进事迹采访

2022年7月1日,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水利学院“感受家乡变迁,寻迹国家发展”实践队队员们前往社区志愿者站了解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先进个人的事迹,通过工作者了解抗击疫情过程中的抗疫故事和国…… 李力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水利学院查看全文 >>

交通变化,国家发展

交通变化,国家发展——水利学院“感受家乡变迁,寻迹国家发展”实践团6月28日,“感受家乡变迁,寻迹国家发展”实践团队全体成员前往家乡的交通枢纽和主干道,对现在的道路情况进行调查…… 李力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水利学院查看全文 >>

以道路变化观国家发展

以道路变化观国家发展——水利学院感受家乡变迁,寻迹国家发展实践团6月26日,水利学院“感受家乡变迁,寻迹国家发展”暑期社会实践团成员针对家乡的道路变化进行调查,通过记录家乡道路…… 202002911李力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水利学院查看全文 >>

寻家乡变迁,感国家发展

寻家乡变迁,感国家发展——水利学院感受家乡变迁,寻迹国家发展实践团为深入了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历史意义,同时了解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新征程,2020029班国情观察实…… 202002911李力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水利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重电“青春筑梦”三下乡:传承科技文化,点亮乡村未来

大学生网报7月15日电(通讯员刘志远杜佳蓓钟年欢),重庆电子科技职业大学智慧健康学院“青春筑梦”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深入万…

用爱与智慧点亮未来 锦屏县第四中学成功举办教师节庆祝活动

(记者张思雨|摄影钟奎)在秋高气爽、五谷丰登的季节里,锦屏县第四中学隆重举办了以“致敬园丁,师恩难忘”为主题的教师节…

筑尊师重道新风尚 贵州大学第26届研究生支教团喜迎人生首个教师节

(记者谢湘黔|摄影钟奎谢湘黔)在金秋送爽、硕果累累的季节里,贵州大学研究生支教团锦屏支队在锦屏县第四中学迎来了全国第…

微光支教队:欣赏古诗情韵,传承优秀文化

为更好落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少年儿童中的传播,厚植文化自信,2024年9月4日-9月18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格子公益创新发展…

《交通安全法》案例鉴析 ——山东大学法学院启明社区服务团队第二次宣讲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面临各种各样的通勤需求,在开车、坐车时,难免遇到小摩擦,出现小意外。交通安全越来越得到大家的…

最新发布

传承非遗新模式 让非遗遇见创造
穿越中华民族五千年陈迹斑斑的记忆,响在华夏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不屈的中国传统文化在传承之路上屹立不倒。为更好的让非遗走进校园,艺术传媒学院联合我院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开办校园非遗科普馆。终于,在11月8日,一个冬日的中午,大家如约而至,来体验一场文化盛宴。…
川北医学院护理学系“守望青松”志愿服务队 成功开展第一次志愿服务活动
川北医学院护理学系“守望青松”志愿服务队 成功开展第一次志愿服务活动 为落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党的十八大精神,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11月10日9时 川 …
这是一个看“脸”的时代
  这是一个看“脸”的时代  文 黄艳如何识别一个人的身份,是社会生活中十分重要的一件事。除了极端严重的“脸盲症”患者,识别一个人最自然的方法就是看他的脸。进入21世纪后,人们想到了利用人体固有的生物 …
自我探索之旅:遇见更好的自己
11月9日下午4点,会计1701团支部于南湖校区伯乐山开展心理班会。团支部全体成员围成一圈,席地而坐,班主任也加入其中,其乐融融。 “在大一学年有些同学参加过三年之约活动以及职业规划大赛,想必在那个时候也 …
Homeland——创意环保寝室,故事与装扮并行
为加深室友间的感情,增强寝室凝聚力,形成良好的宿舍氛围,由我院学生会权益部组织的寝室设计大赛于11月9日晚开始了初赛的选拔。…
山东理工大学交通与车辆工程学院举行德国出国项目讲座
11月9日晚,山东理工大学交通与车辆工程学院于4号教学楼101教室举行德国出国项目讲座,活动由学院国际教育培训办公室教室刘祚成和车辆工程1501班班长王首政担任主讲人,车辆工程18级全体学生参加。讲座开始后,首 …
[文学]文院师生同筑梦,嘹亮歌声久回荡
【社团快讯】人心齐泰山移 团队合作创奇迹
【社团快讯】人心齐泰山移 团队合作创奇迹——食品与环境学院“双育常青”科技文化节第三届“南方测绘杯”土地测量展示季曾有人问哲学家:“一滴水怎样才不会干?”,哲学家回答说:“把它放到大海里。”每个人在 …
【社团快讯】执笔抒怀畅情 叶脉笔墨传意
【社团快讯】执笔抒怀畅情 叶脉笔墨传意——食品与环境学院第五届“绮丽国心 叶落有情”树叶原创情书大赛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心中的千言万语,此时都寄托在一片小小的树叶上。11月7日11:40,食品与环境学 …
食品与环境学院举办“单车益行线”——如约而行
食品与环境学院举办“单车益行线”——如约而行10月31日14:00,食品与环境学院于文体中心前举办“单车益行线”——如约而行活动,此次活动由食品与环境学院承办,吸引百余位来自各个学院学生参与其中,为绿色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