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大陆前的最后一夜,蒋介石站在窗前,凝望着尚在手中的大陆的最后一个城市成都,内心无不惆怅。几点星火在夜幕中闪烁游移,冷雨打窗,极目望去一派凄迷。此刻,几十万解放军正以雷霆万钧之势向他席卷而来。天就快亮了,这是黎明前最后的黑暗时分。
在《蒋介石在大陆的最后十天》中,当“中美”号专机降落在天府之国四川之时,这位昔日的四大盟国统帅蒋介石如今不过是一个声名狼藉、双手沾满鲜血的大独裁者。此时,全国即将解放,解放军一路势如破竹,正以排山倒海之势向西南进军。国军残兵败将企图固守四川,负隅顽抗。蒋介石来到这里,妄图依靠西南,进行“川西决战”,再做最后一次垂死的挣扎。在黎明到来之前,这是光明与黑暗在黎明到来前最后一场较量。
回忆与想象不断穿插在情节中,让人仿佛置身于昨天与今天的梦境一般。夜深了,偌大的中央军校还有一盏灯亮着。蒋介石身姿笔挺地伫立在灯光下。此时此刻,蒋介石想起了远在大洋彼岸的宋美龄。宋美龄大家出身,精通英语,擅长外交。抗战时期,宋美龄访美,取得了极大的成功。然而,时过境迁,今非昔比。夫人此次访美,不受待见,四处碰壁。忽然,年少时的回忆又浮现在他的眼前。童年时,家道中落,寄人篱下,他发誓出人头地。19岁时,辞别母亲,漂洋过海,东渡日本。中原大战后,他在形式上统一中国。当年是何等叱咤风云!而此时,他苦心经营几十年的国民政府在人民政权的新生中,即将土崩瓦解。
为什么装备精良的国军在战场上一路溃败?为什么曾经在抗日战场上毫无畏惧的将领会向共产党面前不战而降?为什么那么多人不要荣华富贵却甘愿进监狱、掉脑袋?深谙世道的蒋委员长一直想不明白这个问题,似乎也永远不愿意想明白这个问题。刘文辉、邓锡侯率先举旗反蒋,随后地方实力派相继举起反蒋大旗,就连蒋介石最为倚重的、统领重兵布下一字长蛇阵保卫程度“黄埔之花”郭汝瑰也在前线率部起义。国民政府不战而溃,企图通过“川西决战”挽回局势的白日梦瞬间破灭,化作泡影。“兵败如山倒”“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大厦将倾,独木难支”这些流传了成千上百年的至理名言,在这里再次一一得到证明。
全书未描写两军正面战场的交战,却通过两种势力在战场下的较量,仍然突出一种惊心动魄之感。书中不时穿插着浓郁的蜀中民风民俗,犹如在读者眼前推开一扇扇窗户,从这些窗户望进去,很美,很有韵味。人物内心世界的描写精彩绝伦,情感变化波澜起伏。
国共决战在即,成都这座城市看似处乱不惊,实际却是人心惶惶。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环境的渲染,让人读起来有一种回味无穷,也有一种无限悲痛,更有一种惊心动魄。四川省主席王陵基被捕时,一轮红日喷薄而出,照亮了山,照亮了水。这一刻,四川迎来了久违的光明与希望。革命志士董重和李子林就义时,天空中寒星闪闪,远方有点点灯火,像游弋的渔火,像母亲哭红的眼睛,像恋人扬起的手巾。壮士为国赴难,这样的画面令人心痛。
一个又一个人物相继登场,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故事把那个特殊时代的故事展现得淋漓尽致。早已弃暗投明的地方军阀刘文辉、邓锡侯在与蒋数次斗智斗勇后,逃离成都,来到军队驻地,举旗反蒋。心狠手辣的“中国特工之王”戴笠借着清除汉奸的机会大肆敛财,在死后,又因其无人能比的特工技能被蒋介石、胡宗南等人深深“怀念”。刺杀蒋介石的董重与李子林被捕后,受尽酷刑,宁死不屈,最终在黎明到来前,牺牲了年轻的生命。
历史的车轮总是不断前进的。一个阻碍历史前进的王朝比将在新旧事物的斗争中,走向灭亡。四川是天府之国,物殷民丰,沃野千里。历史上,多少豪杰曾经占据这块土地,称雄一方。然而,蒋介石想依靠这块土地做最后一搏的愿望终究是白日做梦。在国民政府危在旦夕的时刻,在蒋介石在大陆的最后十天中,书中展现的画面是,官僚贪污腐败,军队士气低落,人民怨声载道,党国上下离心离德。这样的党派怎能不败?这样的政府怎能不亡?正如蒋介石自己所说的那样:“打垮我们的不是共产党,是我们自己!”
随着战争形势的不断恶化,成都就快要守不住了,蒋介石不得不走了。1949年12月10日这一天,晨光初露,凤凰山机场戒备森严,蒋介石在这里和文武官员告别,最后一次离开大陆。“中美”号呼啸着腾空而去,消失在成都黎明时的阳光中。黑暗,终究阻挡不了黎明的到来;历史,在这里画上一个硕大的句号。
http://www.dxsbao.com/art/13647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