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远东 |
孙郁 |
张梦阳 |
刚刚过去的9月25日是鲁迅诞辰135周年纪念日,而10月19日,又将是鲁迅逝世80周年纪念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鲁迅研究室研究员、中国鲁迅研究会副会长张梦阳,8月底刚刚出版了百万字的长篇小说《鲁迅全传·苦魂三部曲》。在接受北京青年报记者的采访时,他说在他2005年退休之后,社科院文学研究所鲁迅研究室竟然连一个专门研究鲁迅的人都没有了。
张梦阳:日韩学生对鲁迅研究的热情很高
“这么大的中国,应该而且需要有十位甚至百位甘心陪鲁迅一辈子的学者。”张梦阳说。但在他之后,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竟然连一个专门研究鲁迅的人都没有,“培养一个鲁迅研究的人才是不容易的,得把鲁迅著作读得烂熟,还要了解鲁迅研究室、鲁迅回忆录、相关的史料,没有十年八年,是不可能成型的,但是现在这样的人是越来越少了。”
在张梦阳看来,研究鲁迅,除了研读鲁迅全部著作、相关回忆录,还必须研究学术史,而当今不少研究者,恰恰缺乏学术史研究的训练。此外,鲁迅研究,还有很多全新领域尚待突破。比如鲁迅收藏的碑帖、拓片,足有4000件。那些碑帖现收藏在北京鲁迅博物馆,但很少有人在仔细研究。
与此同时,张梦阳却发现日本、韩国的青年学者对鲁迅研究抱有浓厚兴趣。他曾应邀在日本爱知大学用半年时间讲鲁迅,学校要求一周一小时课,然而他每次都破例讲3至5个小时,明显感受到日本学子的学术热情和研究水平都高于国内学生。
孙郁:学院派的鲁迅研究越来越深入了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院长孙郁曾任鲁迅博物馆馆长,他介绍,鲁迅研究算起来已过一个多甲子的历史,如今已成为显学。鲁迅研究也从最初的整理鲁迅的遗稿,对其辑校古籍、遗物进行研究,编辑出版鲁迅年谱,带有意识形态色彩的研究到上世纪80年代对现代文学的一些基本史实进行考释,将一些不被注意的材料纳入研究范畴,“比如鲁迅的同时代人的关系透视,他的藏品,往来信件的整理,都有亮点。所藏汉画像的勾勒,所藏碑帖的研究,丰富了这个学科的内涵。”
孙郁说,90年代以后,鲁迅研究开始冷清起来,主要研究的兴奋点转向鲁迅的藏书研究和同时代人的交叉研究,探讨鲁迅的知识结构和文化背景。在他看来,鲁迅研究的多维性,证明了鲁迅的百科全书性的价值,这个领域的开阔和深度吸引着无数人文学者参与讨论。
除了国内的研究,以日本、韩国为代表的东亚国家,美国还有一些欧洲国家也有学者对鲁迅进行研究。对于这一现象,孙郁解释说,人们普遍认为,鲁迅作为20世纪中国的作家,其精神的深层邻域与西方重要的思想家、作家都有可以对话的地方。
在孙郁看来,国内鲁迅研究越来越深入了,越来越往细节发展,特别是学院派的研究越来越深入了。但宏观的气象上能达到八九十年代那样高度的学者不是特别多,八九十年代我国出现了一批很深刻的鲁迅研究专家,王富仁、钱理群、王乾坤等一批很有分量的学者。现在也有一批很好的学者,复旦大学的郜元宝、北京大学的高远东都做得很好。
高远东:鲁迅研究依然是现代文学研究的热点之一
年轻人已经不研究鲁迅的观点,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高远东并不认同。他告诉北京青年报记者,就北京大学的情况来看,10年以来,鲁迅研究始终是一个非常热门的做学位论文的选题,几乎每年都会有学生将鲁迅研究作为选题。就全国的情况来看,在整个70后一代的学者,还有更年轻的80后一代学者中,鲁迅研究是非常重要的科研内容,一直都有很多关注鲁迅思想和文学意义的人,鲁迅研究是近现代文学研究里面非常热门的领域之一。
文/本报实习记者 张娇娇
http://www.dxsbao.com/art/1322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