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钊说过,“青年者,人生之王,人生之春,人生之华也。”青年之于国家,如初春,如朝阳。青年时期不仅是一个人的人生中最珍贵的时期,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国家的未来。通过对《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的阅读,在二十九位受访者的娓娓道来之中,在真实感人的历史细节之中,我得以与无数读书者一同见证了习近平同志青年时期的那段艰苦生活和成长历程。
从十五岁到二十二岁,青年习近平在陕西省延川县农村插队落户,历练了七年的“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青年时期是一个人一生中最美好、精力最充沛、最有希望的时期。习总书记在后来的五四讲话中曾说过,“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而那段知青岁月里,田间地头的一锄一犁,发自肺腑的一言一行,朴素真实的一字一句,无不向我展现了该如何正确走过自己的青年时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不忘初心,饮水思源。1968年底,习近平还未满16岁,不到该去插队的年龄,而且周围很多人都认为,“留在北京生活肯定要比去穷乡僻壤的陕北插队好得多”。但青年习近平饮水思源,把自己看作黄土地的一部分,心怀历练自我的信念,毅然决然放弃留京的机会,主动选择出城下乡。正如雷榕生、雷平生所言,“别人是从零开始,习近平要从负数开始。”初次下乡,还带有家庭原因,这个十五岁的青年面对的不仅仅是生活上的不适应,更有来自某些人有意的无端非议,其困难可想而知。而令我钦佩的是,习近平没有被困难所打倒,也没有因为打击而消沉,而是勇挑重担,积极参加农村的生产,带领农民为改变自己生产生活面貌努力工作。自然,在这其中,是革命圣地陕北人民的朴素真诚,为他提供了相对宽松的政治环境,帮助他度过最彷徨的日子。而习近平也心系百姓,不负众望,不仅克服了“四大关”(“跳蚤关”、“饮食关”、“劳动关”和“思想关”),还获得了邻里乡亲的认可与赞同,真正将自己的感情融入这片黄土地,成长为梁家河的“好后生”。
总书记后来回忆时说:“15岁来到黄土地时,我迷惘、彷徨;22岁离开黄土地时,我已经有着坚定的人生目标,充满自信。”万事万物都有一个发展过程,每个人也都有一个历练和成长过程,没有天生的伟大。七年知青岁月正是青年习近平珍贵的历练生涯,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跟随青年习近平的足迹,找寻青春无悔的密码,我们必将扬帆起航,系好人生第一个扣子,“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
http://www.dxsbao.com/art/12752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