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是在搬运攀登人生顶峰的“石板”
文/观鹅会意
登山者在攀登陡峭的山坡时,如果能遇到一段石板路,他们会从内心感谢前人的付出,也庆幸自己得到了前人的恩惠,更能深刻感悟到“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这句话蕴涵的哲理。
遥望古道上一个个圣贤之人远去的背影,阅读着他们留下那充满智慧的一册册书籍,恍若间,感悟到那是他们留给后人攀登人生顶峰的一块块“石板”,你搬运的“石板”越多,当然你攀登的速度也会越来越快,当然你站的地位也会越来越高,当然你看到的风景也会越来越美。
遥想古代圣贤之人,他们是怎么去搬运攀登人生顶峰的一块块“石板”呢?说起来明代文学家于谦前辈,大家就能耳熟能详地背出来他的《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他还在《观书》一诗中,写出了他搬运“石板”的快乐,“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他认为书卷就是久别重逢的老朋友,是那么的有情分,不论早晨与黄昏,还是忧愁与快乐,只要翻开书卷就倍感亲切。只要是扫上一眼,就会被书中的智慧和思想粘住,在阅读中能感悟到作者留在书中的遗音,读罢后,如若酣畅淋漓洗涤去了自己灵魂深处沾染的世俗杂念。
宋代皇帝赵恒,他留于后世有一首脍炙人口的劝读诗,比他当皇帝的名声还要大,“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钟粟;安居不用架高楼,书中自有黄金屋;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一个已在万人之上的皇帝,他还把书本喻作是一个无所不能的聚宝盆。他告诫后人:人世间的一切美好事物都“藏”在书本中,只要你勤奋刻苦地去读书,就能得到你追求的功名利禄,所以古人把书香门第做为了遗传家训。清代文学家谭钟麟前辈,有一幅留与后世的自题联:“万卷藏书宜子弟,千章杞梓荫云天”,他认为藏下万卷书的家庭,他的子孙后代必然会成为杞梓那样的栋梁之才。
既然古人告诉后人书卷是传家宝,那么后人知道了还不赶快去“搬运”呢?世人皆知,天下第一难事就是读书,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所以搬运这些“石板”,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纵观古今,勤奋艰辛搬运“石板”的冠军,当属唐代文学家、政治家、书法家、诗人白居易前辈。他出生刚刚六七个月时,在乳母的怀抱中就认识了字屏上的“无”和“之”字,也注定了他的一生将搬运这些“石板”。五六岁学诗识文,九岁熟知诗词韵律,十五岁立下及进士第鸿志,二十岁挑灯发愤苦读,以至于口舌生疮,手肘成胝,牙齿松动,头发华白,身体虚弱,视力衰退。十年苦读,“张空拳于战文之场”,29岁考上了进士,三登第科,迹升清贯翰林学士。
历数古代文人豪杰,能在人生的弥留之际还想着读圣贤书之人,当属南宋政治家、文学家、爱国诗人、民族英雄文天祥前辈了。他在被俘后忠肝义胆宁死不降,在狱中写出了气壮山河义愤填膺的绝笔诗《正气歌》,体现了作者崇高的民族气节和强烈的爱国精神。在诗中连续书写了十二个历史上名士豪杰的风骨典故,诗篇的结尾这样写道:“哲人日已远,典刑在夙昔。风檐展书读,古道照颜色。”古代的贤哲们虽然已离我远去,但是他们的榜样精神更加令我心坚。在临风的廊檐下展读着圣贤之书,书中美德光华的闪耀照彻了我的容颜。他在弥留之际都认为能读着圣贤们留下来的书籍,是人生中最大的的幸事。
在搬运庄周前辈的“石板”时,他告诫后人不读书就会望洋兴叹孤陋寡闻,在阅读中要树立鸿鹄之志,去施展自己的才华和抱负。
在搬运孔子前辈的“石板”时,他告诫后人“三人行必有我师”,在阅读中要做到不耻下问温故而知新,学问是在谦虚的追求中才能够不断地充实完善。
在搬运韩非子前辈的“石板”时,他告诫后人“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你如果轻视去做一件平凡的小事,就不会做出伟大的创举;你如果轻视一滴水的积累,就不会汇集成浩瀚的大海,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在搬运孟子前辈的“石板”时,他告诫后人“人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知识是无限的,有书赶紧去读。
在搬运荀子前辈的“石板”时,他告诫后人“学不可以已”,想做一个有学问有修养的人,就不能让学习停止了下来,知识无处不在,学习时刻不停。
宋代范仲淹前辈为了搬运“石板”而断齑画粥苦读;汉代孙敬为了搬运“石板”而头发悬梁苦读;晋代车胤为了搬运“石板”而不惧家贫缺灯囊萤夜读;战国苏秦为了搬运“石板”而发愤读书欲睡引锥刺股;西汉匡衡为了搬运“石板”而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刻苦读书;晋代孙康为了搬运“石板”而冬天站在雪地里映雪读书。遥望这些上古贤人,哪一个不是通过艰辛地搬运先哲们留下的“石板”,铺就了攀登自己人生顶峰的道路。
我听到云端上有荀子前辈警惺的喊话:“学不可以已”,余急忙翻开圣贤们留下来的书籍,顿觉一缕智慧的阳光扑面而来,人生苦短,赶紧去搬运先哲们留下的“石板”,去铺就攀登自己人生顶峰的道路。
http://www.dxsbao.com/art/1131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